何日生出席北大「善經濟」論壇  開啟人類命運與新商業文明對話   

北大「善經濟」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大陸產學兩界熱烈參與。圖/取自北京大學哲學系網頁
北大「善經濟」論壇現場座無虛席,大陸產學兩界熱烈參與。圖/取自北京大學哲學系網頁

2024年末,也就是一週前的12月24日,善經濟全球主要倡議者、現任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先生,應邀出席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所舉辦的「善經濟: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新商業文明」跨界對話活動。活動由召集人哲學系王頌教授主持,中國文化書院院長陳越光先生、中央電視台白岩松先生、易寶支付和易寶公益聯合創辦人余晨先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楊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周建波教授應邀參與對話,北大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80餘人參加了活動。

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大陸政府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陸企紛紛出海,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對此,企業家應該擔負怎樣的社會責任,企業在國內、國際開展業務的同時,如果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構建商業文明,如何貢獻、服務於當地社會和民眾。主持人向與會嘉賓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如善經濟的內涵是什麼?公共利益如何與個體利益協調一致、企業和企業家在其中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中國傳統文化在構建商業新文明中能發揮哪些作用?如何看待AI等技術的發展,其與善經濟的關係如何等等。

陳越光先生長期從事文化、教育和慈善工作,現任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西湖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等職務。他認為,人類就特性而言是整體性較差的物種,特別是在如何建立價值理念的整體性上往往莫衷一是,甚至爭鬥不息。對善經濟的探討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對人類理想社會的探討。既往的歷史往往是由惡推動的,人類至今仍然面對現代性的困境,善經濟能否開創出一條道路,值得探討。

何日生先生現任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同時兼任慈濟學術委員會召集人、哈佛、牛津、劍橋等大學的特聘、邀訪學者。他認為,新商業文明應該以善經濟為出發點。善經濟應以利他、和合、共善為共同的價值基礎。人類社會的經濟形態已經從客觀地達成善的效果轉變為有意識地從善的動機和目標出發去開展經濟活動,企業應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指導,從打造更好的產品轉變到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打造好的產品。

白岩松先生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和文化事業,他是善經濟的擁護者和推行者,他提出了「利眾利潤」的口號,特別指出了當前經濟和企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他認為,善經濟是可行的,推動善經濟很有必要,問題是要區分哪些是善經濟而哪些不是,要防止以善為名的惡。他還特別對技術宰製人類的問題提出了憂慮,對技術的善惡屬性提出了探討觀點。

余晨先生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企業家,長期推動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知識普及和社會公益工作,他曾任中央電視臺系列節目的顧問,著有《看見未來:改變互聯網世界的人們》等著作。他首先對白岩松先生提出的與AI等技術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他認為,技術總體而言是中性的,它不過是人性的放大器。通過列舉的一些實例,他對當代新技術的應用表達了樂觀看法,認為新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取得善的效果。

楊壯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聯席院長,長期從事管理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認為,善經濟的提法挑戰了西方經濟學的一些基本觀點,可以深化對諸如如何把企業追求利潤與服務社會的目標統一起來等問題的探討。他解釋了自己提出的三元領導力的說法,特別說明了「品格領導力」的內涵。他還列舉了大量企業出海經驗的案例,結合這些案例說明了金錢觀與幸福感、企業責任與公益等問題。

周建波教授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系系主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會長。他結合經濟史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探討了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與農業社會經濟形態的差異,分析了資本和金融的作用,他還通過實例指出了歷史上善經濟的有效實踐,從而說明了善經濟並非空洞的想像。

與談嘉賓經過多輪討論,分別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對善經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商業文明的關係發表了見解,部分聽眾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或向嘉賓提出了問題。活動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全體與談人於會後合影。圖/取自北京大學哲學系網頁

全體與談人於會後合影。圖/取自北京大學哲學系網頁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