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在2019年,台灣在前任總統蔡英文的推動下,成為亞洲首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地區。民進黨將此視為國際舞台上的成就,並自詡為性別平等的先鋒。然這樣的自我定位,實則可能掩蓋了對傳統價值的逐步侵蝕及文化穩定性的潛在威脅。
隨著川普於2024年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並推動保守的兩性政策,台灣的性別政策也面臨更加嚴格的檢視。全球保守浪潮的興起,反映出對進步政策的強烈反彈,而台灣的性別政策則顯得脫離實際。本文將探討民進黨性別政策的現狀,分析其對傳統文化的影響,以及川普的保守政策對台灣的啟示。
全球保守浪潮的影響:川普的政策思考
川普重新掌權後,推出了一系列強硬的保守政策,尤其是在跨性別議題上。他的「Agenda 47」計畫不僅限制跨性別女性參加女性運動,還要求撤回對支持激進性別意識形態學校的聯邦資助。這些政策重新強調了「生物性別」的重要性,對近年性別權益運動中某些偏離主流價值的做法提出了挑戰。
事實上,這些政策反映了美國社會對進步議題過度擴展的反感。根據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數據,自川普再度上台以來,多個州限制了跨性別者的性別重置治療及公共空間使用。這股保守浪潮對其他國家,包括台灣,產生了影響,促使部分團體質疑民進黨當局在追求「國際進步形象」上的必要性。
一些台灣的保守團體引用川普的政策,視其為對抗激進性別平等運動的範例。他們認為,這種進步的表象不僅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也對家庭結構與倫理秩序造成了損害。
台灣性別認同的現狀:需重新思考的政策
民進黨推行的性別政策在表面上看似包容,實際效果卻令人擔憂。根據內政部的數據,截至2024年底,完成性別變更登記的人數約600人,且多數為男性轉女性。這些數據顯示,雖然跨性別者在法律上受到保護,但社會排斥的情況依然嚴重。
更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的性別政策對教育與職場環境造成了混亂。例如,一些跨性別者在接受醫療服務時反映遭遇不尊重,甚至被拒診。而許多企業因無法妥善處理性別認同與員工身份的矛盾,導致職場衝突頻發。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當局未能充分進行社會溝通與準備,只追求表面上的進步形象。
另外,媒體對跨性別議題的不當報導也進一步加劇了問題。2015年的新聞標題「擁大鵰泡女湯算女生」凸顯了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污名化,這類報導未能引導公眾對性別議題的正確認識,反而讓相關群體成為輿論攻擊的對象。
民進黨的挑戰:性別政策與文化價值的衝突
在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過程中,民進黨似乎忽略了該政策對中華文化與家庭倫理的影響。台灣的傳統價值建立在家庭倫理之上,而婚姻是維繫家庭的核心。民進黨的性別政策不僅動搖了這一根基,還將資源過度分配給少數跨性別群體,損害了大多數民眾的利益。
此外,在推動性別平權教育時,民進黨未考慮社會的接受度與傳統價值,導致不少家長擔心課堂上過度強調性別多元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這種政策的不成熟,激化了家庭與學校之間的矛盾,也使民進黨面臨更多社會反感。
同時,民進黨對反對聲音的污名化態度,顯示出其在性別政策上的偏頗與短視。台灣的宗教團體與保守派多次呼籲政府重視傳統價值,但卻常被簡化為「落後」與「不寬容」,這反映了當局對主流文化的忽視。
結語:警惕與反思的必要性
川普的保守性別政策雖然引發爭議,但其對傳統價值的堅持為台灣提供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對比。民進黨過於追求「性別平權」的形象,卻忽略了文化傳承與社會穩定的長期考量。
允許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政策看似提升了國際地位,但卻可能對家庭倫理造成長期影響。台灣需重新審視這些政策的實際影響,避免為了迎合少數群體的需求而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若當局繼續忽視傳統文化的價值,將可能導致社會裂痕擴大與文化基石的動搖。
唯有重拾家庭倫理與傳統價值,台灣才能在保守浪潮的挑戰中找到立足之地,實現真正的社會穩定與文化延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