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紅綠對話    若無交集  豈有火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昨晚有媒體朋友來問我,對於大陸涉臺學者與綠營色彩鮮明智庫對話有何看法?我的專業領域不是研究兩岸互動關係,但就整體戰略眼光切入來看此議題,有下列幾個觀點值得與讀者朋友分享。

首先,吾人不妨思考,假若目前綠營執政高層認為其可完全掌控臺灣政局發展趨向,此項對話是否有可能成局?面對國內政壇對立日趨激化,執政高層顯然對整體政治局勢發展難以完全掌控;許多既定政治程序與議程都無法依據當權者政治意志完全落實,就連執政黨內部亦有政策難以統合,對外發言內容矛盾,高層難以號令個別政治人物等等頭痛難題。

在此時透過智庫安排,啟動以綠營人士為參與主體,與對岸涉臺學者進行對話,究竟是面對政治困境尋求突破,抑或是病急亂投醫,總是要搞出點績效,還是綠營高層指導,胸有成竹與對岸開始尋求溝通協商管道,所有讀者其實都可以發揮想像空間,思考一下何種可能性最高。

其次吾人更必須考量,假若綠營執政高層與華盛頓溝通管道暢通無礙,雙方具備高度互信,同時綠營政策亦可獲得華盛頓高層支持與背書,此時會不會讓此項對話端上檯面?姑且不論臺北政壇從賴政府接掌政權後,儘管拼命駁斥華盛頓疑賴論傳聞,但各方對此基本觀感還是揮之不去。此時啟動綠紅智庫學者二軌對話,對此究竟是加分抑或是減分,確實值得認真評量!

特別是當前正面臨美國新舊政府交接之際,在拜登政府臨去秋波,以末日狂花極速飛馳姿態,撒出許多讓人難以理解施政措施,而川普政府在未正式接掌政權前,就已經擺出藍波猛男拿出機槍掃射架式,對外狂妄放話,開罪諸多盟友時刻,為何綠營智庫要急著要端上這道菜,其中邏輯何在?究竟揮劍指向何方?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綠營能夠在臺灣社會鞏固政治票房,在相當程度是必須展現出獲得華盛頓青睞與支持,因此就抗中保臺基本戰略思維來說,更是要對華盛頓積極表態,毫無保留以投名狀存證表忠,以便在華盛頓政壇建構其與藍營在面對北京時,在政治態度與立場上,確實存在市場區隔。同時亦可以此在美國政治圈內抹紅藍營,同時在臺灣社會加強指控藍營賣臺力度。

因此若要啟動綠紅對話,讓臺海兩岸政治青紅燈能夠產生變化,政治高層轉換燈號順利通行,其實就必須不要讓華盛頓方面感到被蒙在鼓裡。這也是藍營執政時期,經常在面對華盛頓詰問時,所一再強調在兩岸互動關係上絕無意外最重要關鍵所在。儘管許多華盛頓負責處理台海情勢之政治官僚,對於馬習會未見得能夠完全理解接受,但確實從未抱怨未曾接獲通報,讓其措手不及難以應對。

如今當媒體踢爆紅綠智庫二軌對話,究竟涉及互動接觸者,要如何應對華盛頓方面表關切?其實是值得吾人認真觀察。假若未曾在事先照會,其實對維護互信來說,絕對會產生減分現象,假若事後又未能妥善說明,會不會產生後遺症?其實誰都沒有把握。

最後還是要明白點出,檯面上接觸對話,整個內容與過程都是準備好能夠攤在陽光下之劇本;北京所畫出紅線與底線,能否與綠營立場產生交集,透過交換意見激發出火花,恐怕真是令人難以樂觀期待。而且就算綠營高層願意彈性調整,能否安撫其支持群眾?

真正探溫、試水與摸底,其實都是在檯面行程結束後才會登場。綠營既然開始要藉由智庫打頭陣啟動對話,能否讓北京立場鬆動,其實亦是政治豪賭,要是不能夠獲得比九二共識更好條件,最後搞成白忙一場,日後面對臺灣鄉親,恐怕在兩岸議題與政策上,整個論述與敘事力道都會大打折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