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籍TaiwanPlus新聞部核稿編輯召集人艾永青(Ed Moon)表示,歐洲不只是要面對俄烏戰爭,更要應付國內移民與經濟問題,特別是西歐國家,政局出現動盪,實在很難有實力介入亞太地區事物,更別說是台灣問題;且川普重返白宮,關稅戰以及對格陵蘭的野心都有可能促使歐洲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如果俄烏戰爭能很快結束,橫在歐洲與中國的政治障礙一旦解除,他認為,歐中關係會有突破性的發展。
來自英國的資深媒體人艾永青10日應邀參加張競博士主持的「競哥談兵室」節目錄影,他試著從歐洲的視野看印太地區與兩岸關係,在充斥從美國角度看世界的台灣,他的角度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觀點。
艾永青首先簡單介紹了歐洲的現狀,他指出整體歐洲受困於俄烏戰爭與內政問題,但是其中又有區別。在東歐主要是基於歷史經驗與地緣政治壓力,烏克蘭問題對這些國家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在西歐,雖然也關注並支持烏克蘭,但是內政問題更加嚴重。
他從英國談起,在英國一年無論合法與非法的移民數量高達70多萬,對社會來說造成巨大壓力,經濟表現也不佳,所以即使英國與美國有著「特出關係」,英國也不會完全聽命於美國。他舉例說,去年蔡英文總統訪問歐洲,就無法進入英國,而工黨新政府上台後積極改善對中關係,英國外相去年底也訪問了北京。
另外法國與德國這兩個西歐大國的政局動盪,自身難保。法國近年來已經換了四屆政府,現在國會左右對立嚴重,新政府隨時都有可能被倒閣;德國社民黨、綠黨以及自由黨組成「紅綠燈政府」垮台,今年二月國會即將改選,預計保守的基督教民主黨可能上台,不過民調支持度第二的極右翼選擇黨(AfD)也來勢洶洶,所以也充滿變數。東歐有些國家如立陶宛支持台灣,但是他們實力都很弱,立陶宛最近新政府也轉向,調整對中關係。
所以歐洲很難有精力介入到亞洲的事務。固然英國、法國、德國都派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大多低調行事算是給美國一個交代。基本上只要不張揚,宣傳「自由航行」,北京也不太在意,如果真的台海有事,不可能指望這些歐洲國家,他們最多在經濟上與外交上一些口頭的聲援,除外無他。
面對川普的重返白宮,艾永青認為,歐洲不會跟美國對中國打關稅戰,應為歐洲需要中國市場與商品,更希望中國到歐洲投資。他認為歐中關係不佳部分原因是出於俄烏戰爭,歐洲認為中國給與俄羅斯經濟與軍工產業的支持,所以如果俄烏戰爭結束,歐洲對中國的看法會好轉,加上川普對歐洲的壓力,會使歐洲更積極改善與中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