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從自力救濟到理解之窗    兩岸關係地方化

台東推深度旅遊   積極吸引陸客感受東台灣之美。圖/中央社
台東推深度旅遊 積極吸引陸客感受東台灣之美。圖/中央社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1月4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見台東縣長饒慶鈴率領訪問團,宣稱陸方願與台灣民眾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下共謀維護台海和平;饒慶玲縣長則表示,願盡自己的力量,為緩和兩岸緊張及推動交流合作作出自己的貢獻。9日陸委會主動提及饒慶鈴縣長沒有事先報備與宋濤會面,不只事前填報不確實,也未掌握時間變更行程,主管機關調查後將會做出適當處置。此凸顯藍地方首長在兩岸關係惡性循環下,積極尋求自力救濟振興地方經濟;但綠中央則因掌握兩岸政策主導權,從而制約藍地方應遵循
綠中央規範。

此次陪同饒慶鈴前來大陸參訪團,規模頗為龐大。包括尚有台東縣政府農業主管官員、學者、縣內多名各行業青年代表等20餘人。討論議題涉及農產品貿易、觀光旅遊及科技創新、數位發展和新能源等領域,旨在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及對話。自民進黨主政以來,兩岸兩會及國台辦、陸委會間無法重啟對話協商,地方基於發展經濟及促進各領域交流目標,發揮自力救濟精神凸顯地方自主性。

長期以來,大陸當局對台政策保持戰略自信及定力,採取反獨促統、反分裂、反干涉及兩岸融合途徑,剛柔並濟、強硬及懷柔策略兼施,對台採取軍事威懾、外交壓制及經濟反制,更中斷第一軌道國台辦及陸委會官方對話、第二軌道兩岸兩會半官方及第三軌道授權民間社會組織協商。

大陸當局基於融合促統、融合和統及融合漸統目標,立基於兩岸社會本位、人民為核心政策思維,採取區隔政府與人民方式,推動兩岸融合途徑強化雙方經濟、社會、文化、教育、體育間交流及合作。

民進黨主政後兩岸關係嚴重倒退,敵意螺旋上升;復因大陸中華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飆漲,對台和統政策的主旋律受到武統聲浪衝擊。所幸兩岸關係發展及對話,雖從兩岸當局、兩岸兩會轉向兩岸地方對話,這種兩岸關係地方化發展取向,對緩和兩岸緊張關係發揮一定程度作用,創造些微兩岸和平緩衝地帶。

舉凡從國民黨郝龍斌到民眾黨柯文哲,到現今國民黨蔣萬安主政台北市,持續舉辦長達十五屆滬台雙城論壇;國民黨主政南投縣與杭州市兩湖論壇長達十六年;若干藍白營縣市首長或主管參與海峽論壇;台東縣長饒慶鈴及雲林縣長張麗善至陸行銷旅遊觀光、農產品貿易。

尤其是離島金門縣從國民黨楊鎮浯到無黨籍陳福海主政,皆不斷尋求與廈門間之金廈對話;連江縣與福州間發展出福馬對話。無論是成立兩岸非軍事衝突區、和平緩衝區或金廈福馬同城化、一日生活圈、新四通及同等待遇,皆從屬於大陸對台融合發展策略,以福建作為兩岸融合發展先試先行示範區及實施系列惠台措施。

既往國民黨執政金門馬祖澎湖三縣,不斷在離島論壇中呼籲「綠中央」重啟小三通,試圖透過「藍地方」執政離島三縣,採取集體行動試圖以軟化「綠中央」政策意志,但藍地方包圍綠中央的政策效應難以完全發輝。尤其是2022年離島三縣分屬不同政黨主政,更難以形成合力。

毋庸置疑是,儘管國民黨在2018年及2022年地方選舉獲得縣市首長三分之二席位,但卻無法產生一致性集體行動共同制約綠中央;且國民黨、無黨籍及民眾黨也難能完全合作,除雙城論壇、兩湖論壇外,新北市、台中市、桃園市皆由國民黨所主政及新竹市為民眾黨所主政,皆未形成較為完整區域治理聯盟,例如北北基、桃竹苗及中彰投,從而提升藍白地方與綠中央議價能力。

無論雙城論壇、兩湖論壇、海峽論壇、離島論壇涉及農產品貿易、經貿發展及民生領域、文化教育,並無敏感政治議題。這些論壇皆以城市交流與經貿發展為主軸,涉及多元議題、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及實務經驗交流,促進雙方互相學習,共創有利未來兩岸城市發展及合作的新思維模式。

總體而論,固然作為反對黨(藍白無)地方與大陸交流及對話,並無法恢復兩岸兩會及兩岸當局協商,但在此基礎上可以創造兩岸和平發展緩衝區。從兩岸地方治理,逐漸擴展至兩岸全方位交流、多元領域治理,能夠有效降低雙方敵意。民進黨主政下兩岸關係地方化發展,城市交流已成為延續兩岸和平發展的一股穩定力量。這讓兩岸關係沒有完全中斷,為兩岸和平發展帶來曙光及生機。

援引饒慶鈴所言自己非常喜愛一位歌手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一句廣為流傳的歌詞,「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既往兩岸之間偶有分歧,現則有衝突擴大化現象,如同饒縣長所言:「始終堅信只要主動開啟理解之窗,彼此的光彩就能相互照亮」。兩岸城市交流就是這理解之窗,沒有因為兩岸當局無法重啟對話就讓兩岸關係停滯不前。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