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敘事之爭:川普與賀錦麗的不同戰略如何塑造2024大選

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成歷史上最具劇性的一場政治對決。川普(Donald Trump)以硬的「美國優先」事對決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雙方在政策、語言、事風格上的對比鮮明,讓這場選不僅僅是投票站的競爭,更是一場思想和價觀的博。本文將深入分析兩位候選人事風格的差異,結合相關數據探討這些差異如何影響選結果。

川普的硬「美國優先」

川普的事風格繼續以民族主義核心,以「美國優先」的口號吸引選民。他在競選中多次批評民主黨過去的政策,特別集中於經濟、能源和國家安全。他在多個州的競選集會中表示:「美國人民需要的是一個硬的領導人,一個能帶領我們重新實現繁榮的總統。」

川普的政策主張以回應選民對經濟的不安重點,特別是在關鍵搖擺州。他的競選團隊引用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美國通膨率維持在4%以上,房貸利率升至7%以上,讓中階級和年輕家庭倍感壓力。川普調,自己的能源政策將降低生活成本,他在密西根州的演講中稱:「我們將重美國的能源生,結束對外依賴,降低每個家庭的能源開支。」

在外交政策上,川普延續其2016年和2020年的硬作風。他對中國大陸、北韓和俄羅斯採取更直接的批判態度,承諾化美國的軍事力量以應對國際威脅。他還在多次演講中提及以色列與加薩(哈瑪斯,Hamas)的衝突,表示他的領導將確保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得到更多支持,限制哈瑪斯的活動。

川普的這種事使他吸引了大量對現狀不滿的選民。根據選後數據分析,川普在中西部和南部州的得票率普遍成長了3%-5%,這些地區的選民對經濟和國家安全的關注尤突出。

賀錦麗的「進步與團結」

與川普的事形成對比,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在競選中選擇了一種更溫和、進步的事風格。賀錦麗調,的政策將帶領美國走向更加團結和包容的未來。在多次演講中調:「美國需要的不僅僅是領導力,更是全國的團結與合作。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美國人都能參與經濟成長。」

賀錦麗的政策主張以社會福利和氣候變化核心,將重點放在年輕選民和少數族裔群體上。的競選團隊引用數據顯示,民主黨過去主張的健保改革使4000萬美國人獲得了醫療保險,且計劃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還承諾投資潔能源,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創造400萬個綠色能源相關工作機會。

在外交政策上,賀錦麗採取多邊主義路線,調與盟友的合作。在競選中多次提及北約和亞太地區盟友的重要性,提出要增加對南韓和日本的軍事合作,應對北韓的威脅。還對烏克蘭的局勢表示高度關注,承諾加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支持,指責川普在俄羅斯問題上的態度過於「冷漠」。

然而,賀錦麗的溫和未完全說服選民,特別是在經濟壓力下,的政策被一些選民視「過於理想化」。根據選後分析,在中西部和南部州的得票率比民主黨2020年的表現下降了2%-4%。

事差異的選影響

川普與賀錦麗的事風格差異明顯,這不僅體現在政策主張上,也反映在選民的情感投射上。根據皮尤究中心的調數據顯示,支持川普的選民中,有超過70%表示,他們選擇川普是因他「硬」且「果斷」,而支持賀錦麗的選民中,則有62%表示,他們認為她「溫和」且「更具同理心」。

川普的事在中階級和工薪階層中顯示了更的吸引力。他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及對經濟成長的承諾,特別吸引了那些對當前經濟不滿的選民。而賀錦麗的「進步與團結」事則主要集中在城市選民和年輕族群,但未能有效擴展至更廣泛的選民群體。

從選結果看,川普以304張選人票得大選,而賀錦麗獲得了234張選人票。川普的勝利得益於他在關鍵搖擺州如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的成功,而這些地區的選民普遍對經濟議題更加敏感。

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不僅是一場政策和策略的較量,更是一場事風格的競爭。川普通過硬的「美國優先」事吸引了對現狀不滿的選民,成功地凝聚了保守派和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而賀錦麗則試圖以溫和的「進步與團結」得選民,但未能突破經濟議題的制約。最終,川普的事在此次選中更具吸引力,也反映出美國社會在經濟和安全議題上的焦慮。這場選舉為未來的美國政治事提供了深刻的示,也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國家願景如何競逐選民的支持。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