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專欄】從國安視角觀察DeepSeek震撼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中國大陸人工智能新創企業DeepSeek在去年12月26日推出最新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V3」,當時已經受到業界注意,但在今年1月20日又再推出「DeepSeek-R1」人工智能程式後,由於其性價比讓人驚艷,更對外以開源模式公開技術資料,更在美國科技業與金融市場引發震撼效應,並讓相關業者因股價重挫而損失慘重。

天下事當受人矚目時,自然就會樹大招風毀譽並存;但就各種負面評議來說,DeepSeek所提供產品,其實就如速食進入餐飲行業,重點核心考量根本就不是健康、熱量與營養,關鍵完全是要看市場。儘管市場會不免存在一窩瘋盲從現象,但資訊產品消費者決定取捨時,絕對是相當挑剔與審慎;當DeepSeek程式下載數量超越同類產品後,其市場價值與地位就必然難以動搖。

當DeepSeek產生技術與成本震撼,更激發出市場效應後,此時對於國家安全來說,又具有何種潛在意義?吾人應從下列各個視角切入,觀察DeepSeek震撼。

首先就科技情報蒐集與掌握來說,無可置疑美國情報圈對於中國大陸產業科技發展,顯然存在漏情現象,情報漏失是情蒐作業重大失誤,美國各個情報機關確實存在檢討空間。

但話又要說回來,中國大陸主管科技與商務的政府機關,其實對於掌握本身科技發展進程,亦可能存在狀況失控問題。特別是DeepSeek對外公開資訊產品原始程式資料,確實是涉及輸出管制規範,未來中國大陸主管機關會不會對此表示異議,或是要求DeepSeek未來若要對外公開任何技術資訊,必須事先獲得國家輸出許可。甚或是本次對外公開技術資訊,確實曾獲得主管機關批准輸出許可,確實都值得吾人繼續確認。

其次更必須指出,對DeepSeek主管高層來說,其雖然必定理解其產品與同類商品之技術差異與成本差距,但業者恐怕很難精準預估市場效應,更遑論能夠估算對同類產品與相關業者在金融市場股票牌價所產生間接性衝擊。只要查閱相關期貨市場交易記錄,應該就可確認DeepSeek產品上市,讓相關業者股價重挫,恐怕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再者就要談到有些評論者視DeepSeek產品上市,對美國相關業者以及社會大眾所產生衝擊震撼,確實嚴重到「史普尼克危機(Sputnik Crisis)」程度,對此必須提醒讀者參考筆者2025年1月3日於《梅花新聞網》,以「大陸新軍備現身 為何未引發史普尼克危機?」為題稿件內所提各要點,就可理解此種評斷恐怕會是言過其實過度解讀所致。

吾人必須牢記,儘管DeepSeek就其技術層次與表現能量來說,確實是相當優異,但與美國同類產品來說,確實未能將領先程度拉開直到存在鴻溝性差異地步。DeepSeek對相關業者所產生震撼係源自相對低廉成本與研發期程極短,美國相關業者雖然對此相當震驚,但還未到達對此束手無策無法應對程度。對此川普總統亦看出關鍵所在,但其仍對美國業者具有高度信心,認為急起直追應當不成問題,因此確實沒有慌亂到產生史普尼克危機現象。

此外DeepSeek產品畢竟是由私營企業所研發,而且在本質上算是提供消費者使用之資訊商品,並非代表國家政治意志,具有軍事對抗象徵意義科技產品,因此在美國公眾眼中,也不會將其與蘇聯所發射衛星等同併論,因此也不可能讓美國社會接受此等資訊產品對其將產生威脅與傷害。

最後還是要提醒,DeepSeek震撼雖然證明美國對中國大陸科技封殺與輸出管制,確實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但是華盛頓不會因此而放鬆管制,反而有可能因此惱羞成怒,採取更嚴格措施。畢竟人工智能最後必然是會應用到軍事科技,輸出管制與技術封殺是保障國家安全必要措施。

同時在初期震撼效應結束後,美國科技業者必然要積極迎頭趕上,不論是壓低成本抑或是提升性能,必然會有積極作為,不會坐視江山易手。同樣目前被下載之DeepSeek產品亦會逐漸被使用者提出必須加強之缺失,DeepSeek為提升程式效能亦會用到基本性能更強之晶片與配套硬體,要是華盛頓繼續封殺北京,最後只會將中國大陸技術能力與硬體製造逼到更高檔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