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日中關係快速修補中 台灣束手無策

2024年11月15日下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Lima)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圖/取自新華社
2024年11月15日下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利馬(Lima)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圖/取自新華社

武成/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研究員

日本首相石破茂1月28日在參議院本會議(院會)時再度表示,要推動日中廣泛的戰略互惠關係,此外還要建立有建設性、穩定的雙邊關係,這是近期石破茂首相第三次論述「戰略互惠」構想下的日中關係。石破茂此舉,早就獲得北京高度關注。台灣部分日本研究學者則裝作沒看到,刻意「存而不論」,尤其是靠著「台日友好」吃喝的利益集團、以及日本的極右翼人士,更是對中日戰略互惠「裝瞎」。

石破茂第一次提到戰略互惠是在去年10月,當選日本首相不久後與中國國家總理李強會談時提及;第二次是在2025年1月24日的眾議院施政方針演說上,第三次在參議院接受自民黨參議員武見敬三質詢時,石破茂回應:「現階段訪中日期未定」,但要「減少日中課題和懸案,增加合作」,《新華社》報導時說「石破茂努力減少日中課題⋯⋯」,但筆者查看日文應是(中日)「雙方共同努力減少⋯」。

台日關係缺少具體法律文件可依極不穩定

「美中台」存在一個尚可保持動態平衡的三角關係,但「日中台」則絕對不存在任何三角型且平衡的機制。日中關係以「四個政治文件」作為外交基礎,台日關係則沒有;台美之間有「六項保證」與《台灣關係法》,台日則没有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日台關係多的是政客即興「愛台灣」的順口溜,日本對於「台灣有事」的因應對策最終只會是快速撤僑。 

即便近年日本「經產省」端出史上最高額的補助,敲定台積電赴熊本縣設廠,但在過往八年,或是今後數年,日台雙方沒有任何經貿協定下,根本無法創造所謂科技供應鏈互補,或是經濟外溢效果;「經產省」的這個餅,終究只有台積電單一企業吃得到;所以,日本九州地方政府人士持續來台,才會仍大言不慚地喊出「每個縣都要台積電」。

中日關係全面對接 台日關係堪憂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不穩定的中日關係,形同幫華府塑造另一個失控的南韓尹錫悅。北京腦筋動的快,對日已從「片面施壓」轉向「解除施壓」,一系列措施,包括放寬短期免簽、承認去年8月入侵日本領空是技術上疏忽、主動撤除尖閣諸島浮標等等,其力道跟速度都無法小覷,日本「外務省」也已全面對接。

日本右翼人士對此不滿,對大幅度的雙邊關係修補,說成「中國討好日本」。假如中國真要「討好」日本,還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例如本田、日產汽車在中國的銷量節節掉落,已到了關廠裁員的地步,中國政府大可祭出優惠,拉抬日系車廠,因為對手大陸的「比亞迪」和「小米」玩得起也賠得起。日本國內反石破茂論者不死心,持續宣傳「日中關係修補,會導致政權垮台」,而《日經新聞》和《東京電視台》1月民調顯示,石破茂內閣支持率為43%,比去年12月高出2個百分點。顯然,日中關係修補對石破內閣有利。

台灣不少人盼望,只要日中交惡,必定有利台灣;甚至希望中國內部仇日民族主義死灰復燃,如此一來,台灣便可以獲得日本保護,一同對抗中國。這完全是天真無知的想像,日本政府從來沒有說要跟中華民國軍隊一起對抗人民解放軍;要說台日民間多好,日中民間更好,例如,東京大學的中國籍學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北海道、京都的中國投資也持續攀升,東京沒有與中國脫鉤。反而是台灣人自我麻醉的說,日本街上每個人都仇恨中國人。

近日在中央政府總預算超編的情況下,被在野黨大砍,部分在台灣討生活的日本文化人士隨之起舞,說是近十年台灣文化好不容易蓬勃發展,就此將被扼殺。在意識形態史觀操弄下,日本認定的所謂「台灣文化」,竟然只有綠色十年,令人嘆息!

安倍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論後繼無人

經「台灣」認證,最能繼承前首相安倍晉三「印太戰略」者,是自民黨保守派代表眾議員高市早苗;可惜的是,高市本人對訪台興趣缺缺,對複雜的國際情勢提不出具有說服力的看法,骨子裡除了反中還是反中,以反中的「言語」動員自民黨極右翼;此外,她對台灣的理解遠低於被貼上「親中」標籤的石破茂,純粹是「台日友好」利益集團,對她所投射的「想像的共同體」。

今後面對愈加複雜的兩岸、台海情勢,台灣再多蓋幾座安倍銅像,繼續追捧李登輝,都將是徒勞;台日關係若繼續被意識形態綁架,務虛不務實,終將成為歷史灰燼。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