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白話版今年出爐 「補充課本沒有的常識」

《台灣通史》原文加白話版3冊巨著。圖/連震東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灣通史》原文加白話版3冊巨著。圖/連震東文教基金會提供

百年前首部由台灣人撰寫、描述台灣歷史的通史類著作《台灣通史》,今年推出白話版!作者連橫的曾孫女、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連惠心對本報表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但目前教科書中的歷史觀念被截斷了,基金會唯一能做的,就是補充學子無法在教育體系得到的基本常識,這是攸關台灣歷史的文化資產。

多古代用語,譯成白話有助普及

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區桂芝此前曾批評,108課綱刪除連橫的《台灣通史序》,讓學生不知道台灣人祖先多重視民族精神、文化香火。

《台灣通史》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起自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止於割讓(1895年),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

連惠心表示,其實她父親連戰早就想重新出版《台灣通史》,且本來想做完中文版再做英文版;「但是他找了很久,只找到一位學者符合他的條件,且很不幸的是不久後那位學者就過世了,所以此事一再擱置。」

為何要翻成白話版?連惠心說,《台灣通史》是一百多年前寫成,當時的觀點、民情跟百年後很不一樣;且因為連橫是史學家兼文學家,《台灣通史》裡很多古代用語,即使當時也只有文人看得懂,遑論現代人對文史的了解更少、更膚淺。

連惠心說,《台灣通史》主要描寫明清兩代從大陸來台開墾的老百姓、當時的社會風俗、有哪些官員做了哪些政策、如何跟原住民相處等,這些都是先人智慧,有了這些文化資產才有今天的台灣。「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早就擁有的純樸民情,即使網路時代人心變複雜,但是在老一輩的人身上仍看得到這些美好的特質!」基金會認為,與其被某些人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去泯滅掉台灣歷史,不如把它翻成白話文,讓所有人都看到台灣在明、清兩代治理下,如何一步一腳印走到現在進步的社會。

連惠心說,《台灣通史》的內容太寶貴了,如果沒有普及化,大家真的不知道我們的祖先從哪裡來,這會變成一個笑話!此前有報導說,有人問學生「中華民國之前是哪個朝代」,學生竟回答「日本」:「因為他們的歷史觀念被截斷了,我覺得很可憐,這些小孩被耽誤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補充這一塊他們沒辦法在學校得到的基本常識,而且是有關他們自己歷史的文化資產。」

台灣百科全書」,近20名專家投入翻譯

連惠心說,從《台灣通史》序言可得知,該書寫了10年,於日據時期的1918年完稿,但連橫又花了3年才獲得幾個日本人背書、得以於1921年出版。

《台灣通史》幾近「百科全書」式的介紹台灣,2021年基金會舉辦《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之後,再度找學者重新翻譯、出版。連惠心說,這次作法比較不一樣,基金會找了研究國防、霧峰林家、宗教等的專家群共18人,共同將《台灣通史》譯成白話文;又由於這群學者專家各有專長和寫作風格,基金會特別請了第19位教授負責總校閱,盡量讓前後脈絡一貫。

《台灣通史》原文加白話版3冊巨著將於2月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連惠心說,當天將請參與翻譯的教授談心得,以及文化界人士評論;另外現場將發表更精簡的Youtube版本。

18位注譯學者依文章順序是:台師大東亞系教授兼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崑將、台南市新泰國小校長張溪南、台大中文系教授蔡振豐、鵝湖月刊社社務委員及鄭和學會監事陳有志、嘉義縣六腳國小校長林金進、大學退休國文講師陳秀貞、中山大學歷史系(珠海)特聘副研究員李朝凱、台師大國研所研究員李文容、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中研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員黃富三、大學教授廖忠俊、中學國文科教師劉昶亨、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教授黃美玲、翻譯和出版工作者林靜宜、佛光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卓克華、健行科大退休教授吳克、果庭書院學會理事長及中華奉元學會秘書長熊羿、台師大地理系和東亞學系榮退教授及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潘朝陽。總校閱是任教於台大、台北藝術大學與輔仁大學的學者魏千鈞。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