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清華大學資工系合聘教授
川普於美東一月二十日中午宣誓就任美國第四十七任總統。同一天早上,拜登特赦了眾議院調查國會大廈攻擊事件特別委員會的所有成員,以保護他們免受川普2.0政府的追殺。當天下午,川普就宣布赦免、減刑或放棄追訴四年前一月六日國會大廈暴動中被控犯罪的1,500多人,這個特赦令紮紮實實地賞了美國司法部一個大耳光,因為國會大廈暴動案正是該部有史以來最大的起訴行動。兩個總統在同一天的特赦動作,將野心家一旦掌權如何赤裸裸地顛倒是非黑白,作了最淋漓盡致的示範。不消說,川普的特赦讓數以百計、在國會大廈攻擊事件中受驚負傷的警察護衛人員痛心疾首,但比之於臺灣太陽花事件中,法院判定北市警局因強力驅離時違反比例原則,需負國家賠償責任,算是勉強保住了法治的尊嚴。
和過去美國總統特赦相比,川普這次的特赦有三個不同。首先,以前特赦都是在總統即將下臺前才提出,這次川普則是在上任第一天就運用特赦權。其次,之前的每一個特赦都是針對特定對象,就個案情節反覆斟酌討論才確定;這次則是全面赦免特定政治事件所引發司法訴訟中的所有被告。川普堂而皇之地進行如此大規模的特赦,就表示他不只是想援救同志,更意在重寫歷史,替自己洗刷歷史汙名。最後,這次特赦的對象之所以被政府起訴是因為他們試圖幫助川普奪回所謂被竊取的總統寶座,因此,透過這次特赦,川普傳遞給支持徒眾的訊息是:「放手去幹,即便犯法,最終也保你無事。」
美國憲法規定總統享有對除了彈劾罪以外的任何聯邦罪行予以赦免或減刑的絕對權力。這個特赦權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起源於英國君主撤銷死刑的「皇家赦免特權」。從1900年到2017年,美國總統總共啟動了22,485起特赦案,但自二十世紀末以來,赦免案的數量以及赦免申請獲准的比例都逐漸下降,川普這次的特赦案件數創下南北戰爭期間以外的最高峰。
川普此番重作馮婦,執政氣勢一時無人敢攖其鋒:他對共和黨的宰制力近幾十年來無人能及;民主黨人選後士氣低落,對抗力道萎靡不振;新聞媒體懍於寒蟬效應,自我設限批評強度;學術界則姑息觀望,採取靜待其變的態度。上任一個星期以來,川普連續發布數十項行政命令,頻頻打破成規,多面測試總統權力的極限,如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終止聯邦政府的DEI計劃,取消在美國出生就是公民的權利,宣布政府只承認兩種性別,支持以色列對約旦河西岸的領土主權等。
眼前看來唯一可以有效抑制川普的力量就只剩下司法權,尤其是最高法院。雖然保守派現在以六比三的優勢主導美國最高法院,但這個大法官組合並非全然是川普的應聲蟲,因為他們在2020年曾秉公擋下川普集團試圖推翻當年大選結果的所有訴訟案;因此,當川普明顯逾越憲法規定的界線時,當今最高法院預期將會挺身力阻。然而,雙方一旦攤牌,川普可能會抵制法院的判決,指示行政部門無需遵守這些判決,並承諾日後如果因而被起訴判刑,將無條件赦免他們。特赦權的肆意濫用,加上總統本來就有的司法豁免權,讓川普搖身一變成為無人可予節制的皇帝。
事實上,美國開國先賢之一喬治·梅森就以特赦權將助長專政獨裁、破壞共和體制為由,反對給予總統特赦權。兩百五十年後,川普悍然踐踏民主規範的行事作風,坐實了梅森洞燭野心本質的先見之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