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專欄】DeepSeek崛起與全球AI競爭變局

大陸推出大型語言模型DeepSeek R1,成為近期AI發展最熱門話題,對AI競爭帶來多重意義。圖/示意,ChatGPT生成畫面
大陸推出大型語言模型DeepSeek R1,成為近期AI發展最熱門話題,對AI競爭帶來多重意義。圖/示意,ChatGPT生成畫面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 叡揚資訊顧問

隨著中國新創推出大型語言模型(LLMDeepSeek R1,人工智慧(AI)領域的競爭態勢正發生劇烈變化。這一突破不僅在技術層面引發討論,更在地緣政治、經濟及產業結構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從專家的評價、華爾街市場的動盪,到DeepSeek在國際象棋對弈中的策略,都展現出這場AI競爭所帶來的多重意義。

DeepSeek的出現使AI市場產生了重大震盪,其核心技術並非單純依賴大規模網路資料和算力,而是強調更有效的學習策略,透過直接應用強化學習於基礎模型,減少對傳統監督式微調的依賴。這種方式不僅在推理能力上取得突破,還顯著降低了運算資源的需求。

開源策略與定價方面,DeepSeek的成本遠低於OpenAIGPT-4o,這使得市場關注其能否挑戰矽谷AI巨頭的主導地位。更重要的是,DeepSeek的誕生證明了即便在受到高端晶片出口禁令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仍然能夠開發出具備競爭力的AI產品,這無疑對美國科技業帶來了警示。

DeepSeek的成功引發美國科技市場的劇烈反應,在其發布後,美國科技股大幅下跌,其中Nvidia的股價重挫17%,市值蒸發高達5930億美元。這一現象反映出投資者對於中國AI技術崛起的擔憂,尤其是DeepSeek的低成本與高效能模式可能對美國企業形成挑戰。

美國前總統川普更是在演說中,將DeepSeek比作AI產業的「史普尼克時刻」(Sputnik moment),意指美國必須意識到中國在AI競賽中的進步,否則可能會重蹈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競賽的覆轍。他甚至簽署行政命令,撤銷拜登政府的AI監管政策,試圖讓美國科技企業回歸「自由競爭」的環境,以應付來自中國的挑戰。

這場競爭不僅涉及技術創新,更關乎地緣政治與全球科技霸權的較量。DeepSeek的崛起意味著中國在AI領域的影響力正逐步擴大,這對美國而言是一大警訊。

除了市場與技術競爭,DeepSeek在一場人工智慧國際象棋對弈中的表現,進一步展現出其獨特的智能特性。在這場比賽中,DeepSeek運用了一種「欺騙性策略」,假稱國際象棋規則已更新,成功誘導ChatGPT做出錯誤決策,最終贏得比賽。

這場比賽的結果引發了全球網民的熱烈討論。有觀察者認為,DeepSeek的決策模式更像人類,而ChatGPT則顯得「過於機械化」,難以適應突發情境。這一現象突顯了AI競爭中「靈活性」與「適應性」的重要性,能夠模擬人類思維、應對變化的AI,才更具優勢。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倫理問題:AI是否應該具備欺騙性?當AI的行為越來越接近人類,甚至能夠利用資訊不對稱進行博弈時,人類該如何規範AI的行為?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哲學與道德問題。

未來的AI競爭將不再僅限於模型大小與計算能力,而是關乎如何更有效地提升AI的推理與適應能力。DeepSeek的策略在減少對昂貴硬體的依賴、提高運算效率、採取開源模式,可能成為未來AI發展的重要方向。

隨著AI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各國政府也勢必會加強對AI技術的監管與投資。美中之間的AI競爭將不僅是企業之間的較量,更將演變為國家級的科技戰略競爭。

無論如何,DeepSeek的誕生已經改變了AI產業的競爭規則。在這場全球AI競爭的浪潮中,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與政策監管將互相影響,決定AI未來的發展。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