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生新書《善治理》. 探索慈濟永續傳承的圓型組織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右)25日在台北舉行《善治理》新書發表會。圖/記者宋秉忠攝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右)25日在台北舉行《善治理》新書發表會。圖/記者宋秉忠攝

921大地震是凌晨1點47分發生的,但3點鐘時,慈濟就已經在全台災區建立31個服務站,不少逃出家門的慈濟志工在震波停止後,立即衝回家,不是搶救自己的財物,而是找出制服然後穿上,趕赴服務站救災。沒人告訴他們怎麼做,但慈濟志工在災後不到一小時的時間裡就已經就定位。

921,慈濟展現出不輸公部門的效率,讓全國人民第一次認識到它,自1966年成立以來,慈濟迄今已援助過12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耀眼的「台灣之光」。

然而,慈濟這樣一個成立將近60年、橫跨五大洲、會員超過1千萬人的宗教性慈善組織要如何有效傳承、永續發展下去,也成為全球學術界感興趣的課題。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所著《善治理:圓型組織的思想與實踐探索》8月份由聯經出版社出版,25日在台北信義誠品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

何日生長年擔任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也是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在北京大學研讀哲學博士期間,何日生體會到佛教的慈悲利他與儒家的和合思想,可以作為經濟的核心力量,因此決心到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研究撰寫以佛教慈悲等觀念為核心的利他經濟哲學。

何日生在慈濟工作近20年,2018年他向證嚴上人告假,到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人,又回美國哈佛與哥倫比亞大學展開研究。2020年3月,何日生回台灣教書,由於美國疫情嚴重,就留在台灣,不再前往哈佛進修,改以線上參與研討與課程,2020年底,他完成《善治理》一書。

何日生在《善治理》書中主張,慈濟應該設立三個委員會,也就是三個圓型組織,核心是靜思精舍法師們組成的「靜思法脈委員會」,指導慈濟志工和四大志業主管的思想與精神理念。

第二個圓型組織則是「法脈宗門委員會」,由靜思法脈委員會遴選代表,結合四大志業的主管,統籌四大志業的發展。

第三個圓型組織是「慈濟全球合心大會」,邀集全球各分會的志工領導團隊每年召開,匯報各地會務、討論會務發展、相互借鑒;最重要的是訂定慈濟宗規,將證嚴上人的理念、各志業的運作規則、慈濟人的行儀等,寫成法典,頒布施行。

何日生指出,慈濟的三個圓型組織各有使命與定位,而每一個圓型組織都要具備「愛」、「信念」、「原則」三種元素,如此才能實現圓型組織的善治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