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沙國攪動美俄棋局 歐洲緊急救火烏克蘭危機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2月中旬,國際舞台上的兩件大事備受關注。2月13日左右,沙烏地阿拉伯開始主持美國與俄羅斯的會談;幾乎同時,在2月17日,歐洲於法國巴黎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問題。這兩場會議在時間上的相近並非偶然,而是國際局勢相互交織、各國利益緊密關聯的體現。

沙烏地的角色定位與會談背景

沙烏地阿拉伯在2月13日左右開始主持美俄會談,這一舉動標誌著其外交政策的重大轉變。作為中東地區的傳統強國,沙烏地過去主要聚焦於本地區事務,如葉門衝突等。然而,隨著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以及自身發展需求的成長,沙烏地積極尋求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此次會談地點設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得(Riyadh),這裡擁有良好的會議設施和安全保障能力,為會談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從歷史淵源來看,沙烏地與美俄兩國都有著複雜而微妙的關係。一方面,沙烏地與美國長期保持戰略盟友關係,在石油貿易、軍事合作等方面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另一方面,沙烏地與俄羅斯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架構內也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這種獨特的地位使沙烏地能夠在這場會談中充當一個相對中立且具有影響力的調解者角色。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沙烏地的斡旋下,美俄雙方已經在部分議題上達成了初步共識。

例如,在涉及烏克蘭戰後重建資金來源方面,雙方都表示願意考慮引入第三方投資的可能性。此外,在軍事撤退安排上,雖然具體細節尚未完全敲定,但雙方都表現出了一定的妥協意願。這表明沙烏地的主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為後續更深入的談判奠定了基礎。

歐洲的應對策略與內部挑戰

2月17日,歐洲在法國巴黎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問題。這次會議匯聚了來自歐盟核心成員國以及英國的領導人,會議地點選在愛麗舍宮(Élysée Palace)。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明確表示,烏克蘭值得「以強制和平」。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多數與會領導人的認同,他們認為只有通過增強烏克蘭的防禦力量和綜合國力,才能真正實現和平穩定。

會議期間,各方就如何支持烏克蘭展開了深入討論。從經濟援助到軍事合作,再到政治支持等多個方面,歐洲各國都在努力尋找最佳方案。例如,在經濟援助方面,一些國家提議設立專項基金用於烏克蘭的基礎設施重建;在軍事合作方面,有國家建議加強北約架構內的聯合軍演,以提高烏克蘭軍隊的作戰能力。

然而,歐洲內部在具體措施上存在明顯分歧。關於是否派遣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的問題,各國意見不統一。一些國家擔心派遣維和部隊可能會引發更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使局勢更加複雜化;而另一些國家則認為這是維護烏克蘭局勢穩定的必要手段。

根據《歐洲新聞》(Euronews)的報導,這種分歧在會議中表現得十分突出。儘管如此,各方仍在努力尋找妥協方案,試圖在尊重各國主權和利益的基礎上達成一致。例如,部分國家提議先派遣少量觀察員進行實地考察,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大規模派遣維和部隊。

美國政策轉變的影響與國際反應

川普政府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政策突然轉向,給歐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川普的特別代表凱斯·凱洛格(Keith Kellogg)明確表態,歐洲不會直接參與美俄關於烏克蘭的談判,但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這一聲明讓歐洲感到震驚,因為歐洲一直將烏克蘭視為自身安全邊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領導人擔憂,如果失去對烏克蘭局勢的影響力,未來俄羅斯可能會對其他東歐國家採取類似行動,從而威脅到整個歐洲的安全格局。

美國政策的轉變對歐洲的安全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歐洲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防禦戰略,並加強內部合作。同時,歐洲也需要考慮如何在美國減少干預的情況下,繼續維護烏克蘭的獨立和安全。《GZERO Media》的分析指出,歐洲正在努力尋找一種平衡,即在尊重美國決定的同時,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害。例如,歐洲正在加強北約架構內的軍事合作,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推動建立更加緊密的區域安全合作機制。

中國大陸在這一系列國際事件中保持著相對謹慎且富有策略性的態度。一方面,中國大陸強調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呼籲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烏克蘭危機。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看到了美俄關係調整以及歐洲局勢變動可能帶來的經濟機遇。例如,在能源領域,如果烏克蘭局勢緩和,中國大陸可以更方便地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等能源資源,並且能夠進一步深化與歐洲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大陸與歐洲在能源項目上的投資合作年成長率保持在8%左右,而烏克蘭局勢的變化可能會使這一成長速度進一步提升。北非和南亞地區的一些國家對沙烏地主導美俄對話表示歡迎。這些國家普遍希望看到中東地區的穩定力量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以埃及為例,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 - Sisi)公開贊揚沙烏地的努力,並表示這有助於緩解全球範圍內的緊張局勢。同時,日本和韓國也在密切關注烏克蘭局勢的發展。對於日本而言,其擔憂的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軍事部署是否會因烏克蘭問題的解決而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日本週邊的安全環境。韓國則更加關注歐洲市場的穩定,因為韓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夥伴,任何歐洲內部因烏克蘭問題產生的經濟波動都會對韓國出口產生影響。

潛在的經濟影響與長遠展望

沙烏地主導的美俄對話以及歐洲針對烏克蘭問題的緊急會議,將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首先,在能源市場方面,如果美俄能夠在烏克蘭問題上達成協議,那麼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的供應穩定性將大大提高。這將有助於降低全球能源價格波動的風險,為世界經濟復甦提供穩定的能源基礎。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當前全球能源市場價格每下降10%,世界經濟增速有望提高0.3個百分點。

其次,在金融領域,歐洲如果能夠妥善處理烏克蘭問題,將增強投資者對歐洲市場的信心。歐洲股市可能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同時歐元的匯率也將得到支撐。這對於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歐洲市場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烏克蘭作為農業大國,其農產品出口一旦恢復正常,將對全球糧食市場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緩解部分國家面臨的糧食安全壓力。

從長遠來看,沙烏地主導美俄對話的成功以及歐洲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有效應對,將為構建更加和平與合作的國際秩序奠定基礎。各國可以通過此次事件認識到多邊合作的重要性,在面對諸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等全球性挑戰時,更加註重團結協作。例如,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各國可以借鑒此次事件中的外交調解經驗,建立更加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共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地球生態環境。

沙烏地阿拉伯主持美俄會談,歐洲於巴黎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烏克蘭問題,這兩場會議如同國際棋局中的關鍵落子。在這個棋局中,每個參與者都有著自己的戰略考量和利益訴求。無論是沙烏地的角色轉變、歐洲的應對挑戰,還是美國政策轉變帶來的影響,都顯示出當今世界相互聯繫的緊密程度。只有通過加強國際合作,秉持和平與發展的理念,才能真正實現全球的繁榮與穩定。未來,隨著各方不斷調整策略並深入溝通,相信國際社會能夠找到更加合理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讓這片充滿變數的世界逐漸走向光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