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默/政治大學博士生
川普和俄羅斯達成和解的進度神速,川普上台後不到一个月的時間,在2月12日,川普和普丁進行了通話,通話内容「富有成效」;川普用的方式是:一方面壓制澤連斯基試圖收復失地願望,一方面向俄羅斯承諾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美俄高層官員接著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Riyadh)會晤,但烏克蘭及歐盟國家皆被排斥在外。
烏克蘭已然成為歐盟負擔
2022年俄烏戰爭觸發了歐洲的恐俄記憶,歐洲積極追隨美國民主黨政府馳援烏克蘭,即便烏克蘭並非歐盟成員國(此後也僅為歐盟候選國),提供甚多重裝武器給烏克蘭,幾乎可說傾囊相助,層面涉及人道主義援助、政治及軍事援助等。衝突爆發後歐盟迅速開啟通道接納烏克蘭難民,幫助難民融入歐洲社會,政治上譴責俄羅斯是「侵略行為」;2022年6月歐洲議會通過決議授予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從提交申請到獲准用時僅4個月,相比黑山(蒙特內哥羅)花費2年、塞爾維亞用時3年,烏克蘭速度之快創下先河。
歐盟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遺餘力,截止2025年歐盟對烏克蘭軍事援助達到520億美元;2025年2月歐盟計劃追加60億歐元,包括防空系統和150萬枚炮彈。衝突爆發後歐盟積極制裁俄羅斯,歐洲公司撤出俄羅斯市場,芬蘭等鄰國關閉邊境,凍結大量俄在歐資產。經濟領域歐盟提供預算支持和長期援助,2025年度達到306億歐元,同時向烏克蘭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承諾協助烏克蘭修復電力、能源設施。結果是:援助烏克蘭卻成為歐盟的沉重負擔。
美國棄烏成歐洲背刺 下一步棄歐
美國對烏克蘭立場轉向令歐盟始料未及,1月下旬就職的川普與俄羅斯尚在審慎溝通,2月12日的通話為和平議程按下加速鍵,2月18日美俄代表利雅得會談,歐盟和烏克蘭反被拒之門外,2月14日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歐盟驚訝地發現美國竟成了最大的風險來源。會上美國副總統JD范斯(J.D. Vance)發表演講,嚴厲抨擊歐洲背離了「共同價值觀」,稱歐洲最大的安全威脅並非俄羅斯或中國,而是來自內部;會議閉幕式上大會主席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含淚致辭,擔憂傳統跨大西洋夥伴不復存在。
對於歐盟成員國來說美國開始變成背刺,川普要求歐盟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關稅;由於歐洲長期參與美國的安全框架,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也是北約國家,川普揚言提高保護費,要求北約國家增加國防開支至GDP的5%,威脅若不同意美國將退出北約。針對中美競爭,美國也要求歐盟選邊站,另外川普還針對丹麥提出領土要求,誘使其出讓格陵蘭島主權,遭到丹麥的斷然反對。
美俄的單獨媾和導致歐盟邊緣化,歐盟正面臨「三重困境」:
第一,安全困境。歐盟作為世界重要一極,但因依賴美國保護,其國際地位似被否定、戰略地位也遭到削弱。由於歐盟高度融入美國的防務體系,面臨美國背刺,難有還手之力,現下川普要求歐盟支付更多保護費,歐盟別無選擇只能接受。
第二, 政治困境。俄烏衝突導致歐盟與俄羅斯交惡,如今美國背刺讓歐盟處境更加孤立。由於歐盟長期追隨美國立場,反美觀點被歐盟主流價值觀壓制,例如匈牙利總統歐爾班(或譯奧爾班,Viktor Orban),因為批評歐盟太過追隨美國,懷疑烏克蘭抗俄是否值得,2024年10月9日歐洲議會上演「斯特拉斯堡對決」,歐爾班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von der Leyen)展開激辯。隨著川普轉向極端右派,歐盟各國不僅面臨政治地位削弱,內部也更難壓制極右翼帶來的分裂,「斯特拉斯堡對決」或變成歐盟常態。
第三, 經濟領域。歐盟能源政策崇尚綠電、減碳,2022年以來與俄羅斯脫鉤,導致了歐盟能源開支大幅提高,影響其產業發展與疫後復甦。如今還將持續面臨川普要求降低關稅,和支付額外保護費的訴求,歐盟獨立自主的經濟道路受到挑戰。
日前俄烏形勢急轉直下,歐盟還沒來得及處理上述困境,新問題接踵而至;隨著美俄瓜分烏克蘭計劃日漸清晰,歐盟對烏克蘭的態度也產生紛歧,歐盟於2月17日緊急召集了巴黎峰會,英、法表態願派遣維和部隊赴烏,但德國、義大利拒絕,凸顯了歐盟內部分歧頗大,身為超主權國家的國家組織,歐盟的強制力不及於每個國家。美國的轉向在歐洲已經引發紛岐,例如,是否追隨川普的國際政策?還是堅持獨立的外交政策?是否繼續支援烏克蘭?是否繼續扶持澤連斯基等等問題,歐盟各國態度不同。川普的外交轉向,將嚴重考驗歐盟國家的團結。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