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上機 F-16遭防空系統偵測與攔截風險大降

美製的F-16戰鬥機目前行銷全球超過4千架。圖/取自U.S. Navy
美製的F-16戰鬥機目前行銷全球超過4千架。圖/取自U.S. Navy

美國RTX公司(全光線追蹤和神經渲染技術平台)推出全球首款運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I/ML)技術的雷達訊號接收與預警(RWR)套件,「認知演算部署系統」(Cognitive Algorithm Deployment System),CADS運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第一時間提供飛行員最新分析和預警資訊,讓飛行員在駕駛戰機時,隨時掌握在空中面臨的各種危險,降低遭受敵方防空系統偵測與攔截的風險。

美製的F-16戰鬥機目前行銷全球超過4千架。由於優異性能已在近30個國家服役中,總生產架數超過4500架,至今仍在生產。美國空軍與國民兵有約900多架F-16C/D戰機。

為了對抗解放軍新一代先進戰機,中華民國空軍將現役150架左右的F-16A/B型戰機全數提升性能至F-16V規格,加上向美新購66架全新打造的F-16V戰機,今年開始陸續交機,總數超過200架,將是全球擁有F-16V戰機最多的國家。

F-16V戰機上新裝備的CADS具備「隨插即用」(plug-and-play)功能,不須額外改裝,即可由第4代戰機包括F-16或C-130運輸機、KC-46加油機等多種軍機搭載裝備。CADS現仍處於研發階段,於去年底由F-16戰機搭載升空測試,可望在不久後成為提升電戰防護利器。

F-16戰機早在越戰期間,美軍雙座、雙發動機的F-4戰機在面臨性能靈活的米格21(MiG-21)戰機時吃盡苦頭,當時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便提出YF-16戰機,諾斯洛普公司(Northrop Corporation)提出YF-17戰機競標,最後美國空軍選擇YF-16,成為之後暢銷的F-16「戰隼」(Fighting Falcon)戰機。

F-16第一代為F-16A/B型,A型為單座、B型為雙座型。在改善航電與發動機之後,通用動力公司推出F-16C/D型,具備全天候視距外攻擊能力。

通用動力公司在1993年將飛機製造部門出售給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洛克希德·馬丁於2012年推出新型的F-16V「蝮蛇」(Viper)戰機,F-16V其實是製造商洛馬的稱呼,並非美軍正式給予的機型稱號。

中華民國空軍在1992年獲得美國老布希政府宣布出售150架F-16A/B Block 20戰機,包括120架單座F-16A型與30架雙座F-16B型。空軍在2016年起實施「鳳展專案」將140架F-16A/B升級至F-16V,已於2023年全數升級完畢。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