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警方13日凌晨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位於布魯塞爾的總部等處發動大規模搜索,調查一起歐洲議會新的貪腐醜聞。根據當地媒體報導,華為涉嫌行賄15名現任或前任歐洲議會議員,企圖影響布魯塞爾當局的決策。目前,歐洲議會目前尚未遭到搜索。這是繼兩年多前「卡達門」(Qutargate)後,歐洲議會又一起涉外醜聞。
歐洲新聞台(Euronews)報導,這項消息由荷蘭的新聞調查網站「追蹤金錢」(Follow the Money)與比利時法語報紙《晚訊報》(Le Soir)、荷語周刊《Knack》共同披露,根據報導,華為的遊說團體向歐洲議會議員行賄,以影響歐盟決策。消息人士透露,約有1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議會議員捲入這起醜聞。
比利時警方13日一早發動秘密行動,在葡萄牙配合下,搜索比利時、葡萄牙兩國共21處地點,尋找可能涉及賄賂、偽造文書、洗錢及犯罪組織等罪行的證據。數名為華為遊說的人士也遭拘留、偵訊,據報導,當局還扣押文件與通訊設備。
根據13日上午發布的資訊,41歲的華為歐洲區公關主管奧塔蒂(Valerio Ottati)是這起調查的主要對象。奧塔蒂6年前加入這家中國企業,之前曾是義大利籍歐洲議會議員助理,並參與中國相關的議會事務,據報導,奧塔蒂因人脈關係才被華為聘用。
若調查涉及現任歐洲議會議員,比利時當局將請求歐洲議會暫停議員的豁免權。歐洲議會發言人表示:「歐洲議會表示,已注意到相關資訊,並會在收到請求時全力配合司法機關。」據了解,目前歐洲議會內部尚未遭到搜索,比利時檢方也尚未提出任何解除豁免權的請求。
比利時檢方指出,行賄從2021年持續至今,手法包括贈禮、足球賽門票或數千歐元匯款。根據歐洲議會倫理規範,議員收受價值150歐元(約新台幣5354元)以上的贈禮,就須向議長辦公室申報並列冊公開。
《晚訊報》報導,華為回應稱,對貪腐採「零容忍」態度。華為發言人向法新社(AFP)表示:「華為認真對待這些指控,並將緊急與調查人員溝通,以更深入了解情況。」
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報導,這起新醜聞可能對歐洲議會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歐洲議會在兩年多前的「卡達門」醜聞後,一度強化倫理與透明度標準。該貪腐網絡於2022年曝光,涉及歐洲議會議員接受來自波斯灣國家的現金與其他好處,以換取對歐盟決策的影響。此後,極右翼政治人物與歐洲懷疑論者時常引用此案,將歐洲議會與歐盟描繪為貪腐機構。
「卡達門」促使歐盟高層領導人對貪腐與不透明的遊說行為展開打擊。然而,報導稱,歐洲議會議長梅特索拉(Roberta Metsola)所屬的右翼議員團體,一直阻撓成立統一倫理機構。要求推動改革的聲浪在新的貪腐醜聞後達到新高。
荷蘭自由派議員格羅特西斯(Bart Groothuis)強調:「歐洲議會必須展現我們已從『卡達門』學到教訓……不能再有任何拖延,必須採取明確且強而有力的措施。」法國左派激進派議員奧布里(Manon Aubry)批評:「梅特索拉未能採取必要措施,擺脫助長這類行為的不透明體制,這些問題正是『卡達門』的核心,也出現在這次華為賄賂指控中。」他強調:「這起新貪腐醜聞再次暴露歐洲機構在確保議員廉潔與保護民主方面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