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默/政治大學博士生
台灣即將在8月23日面臨第二場「大罷免」,其實社會還未走出726「大罷免」0人通過的激動討論的漩渦。民進黨大敗,雖然各種原因眾說紛紜,但民進黨黨內高層普遍認為之前反對「普發一萬」,是導致民進黨在基層選民,特別是鄉村及中低收入地區失去支持的主要原因。
民進黨仍想透過「普發現金」交換補助台電
普發現金政策為藍白陣營所推動,其目的是為因應美國關稅與台灣物價上漲等壓力。但綠營認為這是藍白利用立院多數優勢,操縱民粹議題,所以「普發一萬」是一場「政治買票」。然而隨著726大罷免開票大失敗,使民進黨陷入失去民心的輿論漩渦。為挽救大罷免的頹勢,民進黨內部出現了妥協的聲音;但部分立委雖認為可以同意發錢,但要提對案制衡,例如增加「排富」條款,降低發放現金所帶來的財政壓力。但8月14日行政院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並沒有增訂排富,現預計將於9月送立法院審議。
民進黨的草案引發反對黨不滿,賴士葆公開表示「應該倒過來,普發現金變肉票,就執行嘛,我們已經三讀通過了,三讀通過韌性條例、特別條例,那你就照這個編預算就好啦。」朝野黨派攻防體現在民進黨把普發現金和「產業支持方案」及「國土安全韌性經費」綁在一起;民進黨原主張直接補助台電,而藍白陣營反對而删除; 但814通過的法案草案,則改編列項目為「強化電力系統韌性」約200億元,理由聚焦科技產業園區(如北士科,輝達台灣總部所在地)及工業區的電網升級,此舉引發藍白不滿,認為行政院「巧立名目」、「偷渡填補台電財務黑洞」。因此,普發現金一萬是否還有變數?
「普發現金」廣受歡迎大多數青年讚成
台灣民眾普遍對普發現金政策充滿熱情期待,今年2月國民黨智庫公布民調,顯示66.3%民眾支持普發現金、29%民眾不支持;無獨有偶,7月《民視新聞》在Threads發起限時調查,顯示69%的受訪者認為該發、31%認為不該發;總體而言,除了補助台電的爭議,藍白在此次攻防獲得較大主動權。民進黨通過堅持補助台電的《草案》,以換取彼不再反對「普發一萬」,顯得是妥協中仍有「陽謀」。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智庫的民調顯示,30-39歲的受訪者支持的比例最高,達到了91%;唯獨在20-29歲年齡層的民眾支持率只有38%,不支持率高達55.6%,顯示普發一萬政策。在不同年齡層仍存在不同的社會價值、觀感的判斷。
基本上,民進黨在普發現金政策上的妥協,無疑是對7月26日首輪「大罷免」後的政策回應(responsiveness),試圖挽回民意劣勢、緩解社會對它的不滿情緒。然而,這一妥協是否能有效提振8月23日第二波「大罷免」選情,仍充滿不確定性。唯民進黨雖勝算仍低迷,若能克服內部策略分歧,以及克服罷團民眾對罷免運動的疲態,加上藍白陣營的表現是關鍵變數。0823是否再成覆轍「大大失敗」,使賴的聲望墜入真正低谷,答案馬上分曉。
民進黨的政策轉向,顯示其靈活性,但也暴露其決策上的矛盾與被動。原本堅決反對「普發一萬」,批評其為藍白操縱民粹的「政治買票」,卻在首輪罷免失利後迅速調整立場;但初期還擬提「排富」,後訂定韌性特別條例草案,夾帶對台電電網經費預算,以致藍白陣營對民進黨的部分妥協並不領情。加之政策髮夾彎不僅引發中間選民對其質疑,更得罪了深綠鐵票倉,深綠選民感覺「背刺」。唯一反對「普發一萬」的年齡層,是20-29歲的選民,他們正是初入社會的青年,因為挫折及低薪,被認為是民進黨的鐵桿票倉。即便如此,他們是少數。
其次,民眾對「大罷免」的熱情呈現疲軟。首輪罷免24席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全數未通過,顯示選民對罷免行動的認同度不高。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民進黨在第二波罷免中雖試圖聚焦7位藍委,用他們的個別爭議,強化針對性論述。但觀察選民對連續罷免的「政治疲勞」726後持續加劇,民進黨寄望普發一萬的妥協,來拉攏年輕選民的算盤,恐會大落空!
普發現金的妥協,也許可為民進黨換來短暫的民意喘息,但難以扭轉整體選情劣勢,民進黨的大罷免失敗已引發其結構性頹勢,此趨勢難以短期內逆轉;綠營若想在8月23日有所突破,必須更精準地整合資源、強化地方組織動員,開出讓綠營支持者不能拒絕的政策催出選票,否則註定再次「大敗」的命運。
823「大罷免」勝敗關鍵將取決於藍白心態
民進黨並非完全沒有機會,藍白陣營在726中打出順風局,但如果陷入驕傲自滿,放鬆823被罷立委選區的基層動員,坐等勝利,會給823二次罷免帶來負面變數。這是何以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要公開喊話,呼籲讓民進黨「再輸得更慘」。鼓勵地方幹部要動員基層力量,結合反罷免集會與民意宣傳,防止順風局變逆風局。相較之下,民進黨賴清德雖親自下令「與公民並肩同行」,但罷免支持者仍沉浸在巨大的失敗情緒體驗當中,罷團士氣低迷;加上資源分配多依賴民團,而非民進黨黨派直接下場;726到823,短期內要組織動員比726更有規模的罷勢,壓過不同意罷免的民意,概率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