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最近發布一張「布萊德利」步兵戰車(Bradley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的改良模式,在戰車炮塔右側的BGM-71「拖」式反坦克飛彈發射器中,發射另一種「670飛彈」的照片,這種飛彈似乎是以前從未見過的。可能是在「拖式」飛彈的舊式發射器中,試射新型的「670」飛彈。「拖式」飛彈也在中華民國部隊中大量使用,數量超過千枚以上。
美國陸軍「布萊德利」步兵戰車在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Fort Irwin & the National Training Cente)r的「融合-頂點5(PC-C5)」演習期間,發射了一枚「670」飛彈。PC-C5是美國陸軍未來司令部主辦,主要在測試先進技術增強跨域功能的軍事行動。
2020年美國陸軍啓動「融合項目(Project Convergence)」計畫,透過PC-C5等活動在越來越具有實戰條件。外觀呈圓柱體的「670」飛彈至少在發射後仍由尾部的小型火箭發動機推動,尾部還有三個彈出式網格尾翼。
「670飛彈」還有一個半球形白色彈頭,尚不清楚這是雷達罩還是導引系統,彈體側面至少有三個不同顏色,可能是模組化設計,也可能是可釋放的有效載重。
「670飛彈」的整體配置與已知的BGM-71「拖」式反戰車飛彈任何型號都完全不同,不再採用有線導引方式的最新型號。最新型的「拖」式反坦克飛彈長度略小於1200mm,彈徑152mm。在發射後會從彈體前部伸出約300mm長的探測棒,用於引爆反應裝甲並確保主戰鬥部的爆炸效果。
美國軍方擁有管式發射的GBU-69/B小型滑翔彈藥(SGM),這種彈藥尾部有三個網格翼,總體尺寸相當。然而,配備彈出式主翼的SGM並沒有動力裝置,其主彈翼的設計與「670飛彈」上的彈翼結構明顯不同。
自美國陸軍2020年首次啓動「融合項目」計畫以來,所有的主要組成部分都是對現在被稱為「發射效果」的測試。可從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和地面平台發射。也能執行監視、偵察、電子戰、動能攻擊和其他任務,並可以從現役的「拖」式反戰車飛彈發射器中發射,除了配備「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重型裝甲部隊之外,還成為其他部隊的新型裝備。
美國陸軍一直在研發用於取代BGM-71系列的新型反戰車飛彈,同時要求新型飛彈可以使用現役的「拖」式反戰車飛彈發射器。
由「布萊德利」戰車改裝的防空裝甲車,被稱為M6「後衛(Linebacker)」式,在炮塔右側配備四聯裝防空「刺針飛彈」發射器。美國陸軍曾經裝備過這種防空裝甲車,美軍正考慮重啓這種防空裝甲車概念,特別是日益增長的無人機威脅。
目前,「布萊德利」的主承包商BAE系統公司曾經提出過一種現代化的近程防空(SHORAD)型,該型可以選擇配備四聯裝「刺針飛彈」發射器,也可以選擇配備兩枚雷達制導的AGM-114「長弓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最近,該公司又推出了一種裝甲多用途車輛(AMPV)的SHORAD型,就是從「布萊德利」衍生而來。
無論「670飛彈」是什麼,都突顯「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拖」式反坦克飛彈發射發展成多任務系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