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大陸當局甫剛紀念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結束,隨後在多國及僑居地進行國際大宣傳。同時,大陸政府工作報告書涉台部分,也連續兩年從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表述,轉向推進祖國統一進程,欠缺和平統一表述。儘管大陸政府仍宣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政策並未改變,但加強反獨促統及融合促統力度;和統雖為對台政策主旋律,然武統及逼統聲浪因中華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激發更加飆漲。
隨兩岸關係嚴峻發展,近期內大陸學者間熱烈探討「反分裂國家法」裡面的「非和平方式」條款之「規範釋義」,對非和平方式觸發條件的文本釋義,適用主體、程序要件及與大陸憲法、刑法等法律的銜接問題。有的學者建議大陸政府「可擇機重啟內戰行動」,戰時管制階段對台實行直接管治,儘快結束武裝衝突進入過渡狀態。有的學者提出重視在軍事威懾行動中落實人道法規則,細化和完善武裝衝突發生時保護平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法律措施。
顯然,大陸學界已然進行非和平方式內涵及策略探討,及進行對台非和平方式處置所衍生問題處理。倡議反分裂國家法,凸顯對台政策兩反雙主軸策略:反台獨分裂、反外部勢力干涉,構築國際社會一中體制;形成反獨促統統一戰線聯盟,避免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
所謂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種類,不僅包括直接武裝衝突,如對軍事目標的破壞、對敵方軍事人員的攻擊等,還包括設置禁飛區、海上封鎖等。內戰法理為啟動非和平方式統一提供國際法依據,反分裂國家法規定非和平方式統一觸發的條件,國際人道法確證非和平方式統一的適當性。
從大陸高調紀念反分裂國家法實施二十周年;及在2024年6月大陸公布懲治台獨頑固分子意見書22項,顯然是有地放矢。尤其是針對520賴清德總統主政後,就職演說未能釋放善意橄欖枝,陸界定此為台獨自白宣言書。賴就職全篇演說可謂是台灣民選總統以來,最為強硬激進挑釁的兩岸論述及路線。
檢視賴清德總統的國族論述、兩岸論述及路線,恐讓台灣安全更陷入風險中。例如以中國替代大陸,兩岸關係成為雙邊關係;倡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宣稱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皆是自己國家名稱,成為另類形式台灣正名運動。倡議務實台獨主張、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默許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說法、不承認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倡議兩岸兩區是兩國關係界定。倘若蔡英文倡議維持現狀尚難維持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框架,更遑論賴清德更為激進國族及兩岸論述呢?
大陸當局舉辦反分裂國家法實施二十周年座談會前夕,賴清德倡議的兩岸路線更加激化,提出五大國安風險及十七項因應措施,重申倡議兩岸互不隸屬論及界定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幾近踩踏大陸當局對台政策之底線及紅線。
首先,反分裂國家法視多數的台灣社會民眾,為反獨統一戰線聯盟成員。大陸當局將廣大台灣民眾視為統一戰線拉攏對象,集中精準打擊台獨勢力,此為「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戰略轉移,對台政策立基於兩岸社會本位、人民核心思考。大陸對台政策將台灣人民視為統一戰線做工作的標的群體,求同存異、求同化異及擴大共識。
大陸不斷宣傳反分裂國家法係針對少數台獨頑固分子,加強打擊台獨力度。從反對台獨、處置台獨,到挫敗台獨、粉碎台獨;從三個任何到六個任何,反制台獨勢力;反對任何形式台獨,如柔性台獨、文化台獨、歷史台獨及漸進式台獨。同時,不斷擴大台獨定義,分別公布兩波台獨清單名冊;並積極與台灣社會統一主張者,形成反獨統一戰線聯盟。
其次,懲獨22條意見是反分裂國家法具體實踐。從反分裂國家法至懲獨意見22條制定,其目的爲依法嚴懲「法理台獨」、「倚美謀獨」、「倚外謀獨」、「以武謀獨」、「以武拒統」等分裂行徑提供指引。這可謂是大陸對台政策之法律戰,懲獨22條意見可謂是反分裂國家法具體化。
懲獨22條意見係針對台獨頑固分子,制定詳細制裁和量刑標準,最嚴重者將面臨生命刑的嚴厲懲處。此舉標誌著對台獨分裂活動的打擊,已從政治層面正式上升到法律層面,爲打擊台獨勢力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即使當事人在未出席、未表示意見下就能進行「缺席審判」,最高判為死刑。此為 2005 年大陸發布《反分裂國家法》的法律戰具體進程。
再者,反分裂國家法是對台政策之法律戰。懲獨22條意見可謂是反分裂國家法進一步細化,有其制定特色:一、大陸對台政策法律戰:此爲懲治台獨的司法文件,具備執行力;對台獨頑固分子,具有極高震懾力。二、從缺席審判、不受追溯期限限制、長臂管轄權設計,顯示大陸加大懲獨力度。
且爲嚴懲法理台獨、倚外謀獨、以武謀獨等分裂行徑提供明確指引,發揮威懾、遏制台獨作用。三、對促進兩岸交流、推動和平統一的保障。雖宣稱僅只是為震懾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不會造成打擊對象無限上綱;但仍恐影響兩岸深化交流的大勢。四、將絕大多數台灣民衆與台獨分子區別對待:懲治主要是針對反分裂者,兩岸民間交流不會因此完全中斷。
最後,反分裂國家法產生寒蟬效應,可遏制台灣走向法理台獨。儘管大陸當局宣稱,這只是針對極少數「涉獨言行惡劣、謀獨活動猖獗的頑固份子」、「不涉及廣大台灣同胞」,但民進黨政府則宣稱其實只要不支持統一,就極可能成爲大陸所界定台獨份子而被入罪。懲獨22項意見對台獨行為最高刑罰是死刑,顯示大陸在法律立場上對台獨行為的零容忍。大陸發布更嚴厲的規定,恐對台灣民眾產生寒蟬效應,進一步降低台灣朝向法理獨立可能性。
反分裂國家法具有在台建立反獨促統統一戰線目的,降低支持台獨、分裂的政治勢力及組織作用。相對於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思維,缺乏以大陸社會為中心政策邏輯;較不重視提出友善陸生、陸配及陸客政策措施。台灣的大陸政策缺乏將大陸民眾,視為戰略性、支持性團體;並未戰略前進至大陸公民社會,藉此創造友台、知台的支持性組織。
無庸置疑,從蔡英文總統到賴清德總統執政,兩岸敵意螺旋不斷增加,大陸社會逐漸升高對台動武、逼統聲量。從俄烏戰爭過程及經驗啟示中,烏克蘭情境效應逐漸發酵,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成為一種可能政治想像。台灣社會降低約三成不再信任美國會介入台海軍事衝突,產生疑美論。反分裂國家法對反台獨、反分裂及反干涉行徑,可運用非和平方式處置,這對台灣社會及外部勢力也會產生寒蟬效應及遏制震撼作用。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