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庫:美軍艦去年穿越台海頻次減少 打造菲律賓威懾點

北京智庫報告指出,美軍2024年繼續以菲律賓為主要節點,打造針對南海和台海形勢的「增量」演習演訓。圖/取自SCSPI
北京智庫報告指出,美軍2024年繼續以菲律賓為主要節點,打造針對南海和台海形勢的「增量」演習演訓。圖/取自SCSPI

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SCSPI)在3月25日公布的《2024年美軍南海軍事活動不完全報告》指出,美軍2024年除轟炸機和海洋監視及測量船外,在南海活動的美軍平台數量和頻次均增長乏力,已趨於極限。且因美軍風險管控意識增強,對中國大陸空中抵近偵察的挑釁程度有所降低;但與此同時,美軍繼續以菲律賓為主要節點,打造針對南海和台海形勢的「增量」演習演訓和戰略戰術佈局。

報告基於開源資料統計,2024年全年,美軍艦累計5次穿越台灣海峽,每次均發布輿論配合。相較於2023年的6次、2022年的9次、2021年的12次和2020年的15次,頻次有所減少,在近五年呈下降態勢。

報告指出,美軍偵察機穿越台海維繫既往頻次。2024年,4月17日、9月17日、11月26日、12月13日,美海軍P-8A 反潛巡邏機共4次穿越台灣海峽,相較於2023年的5次、2022年和2021年的3次,變化不大。

2007年至2024年美軍艦穿越台海次數。圖/取自SCSPI

2007年至2024年美軍艦穿越台海次數。圖/取自SCSPI

報告稱,2024年美軍大型偵察機對中國的空中抵近偵察約1000架次,海洋監視及測量船累計活動706個艦日,較2023年顯著增加;航空母艦打擊群8次進入南海,展示存在意味濃厚;全年至少有10艘攻擊型核潛艦、2艘巡弋飛彈核潛艦和1艘戰略飛彈核潛艦先後出現在南海及其周邊海域,威懾和嚇阻意味明顯。

報告指出,美軍轟炸機2024年進入南海批次和架次均顯著增加,並頻繁演練「南北對進」和「分散式作戰」。美國空軍累計出動32批次56架次B-52H、B-1B和B-2A轟炸機前往西太平洋地區巡航,其出動架次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024的出動架次接近2023年的2倍。

據報告,美軍轟炸機在2024年上半年開展的軍事活動較多,尤其是1月至3月轟炸機的出動次數是全年活動頻次的三分之二。行動的轟炸機機型以B-52為主,並有少量的B-1,罕見的是B-2匿蹤轟炸機在南海及其周邊活動。

2020年至2024年美軍轟炸機在南海及周邊區域活動情況。圖/取自SCSPI

2020年至2024年美軍轟炸機在南海及周邊區域活動情況。圖/取自SCSPI

報告稱,美軍轟炸機從關島進入南海的航線主要是經由菲律賓南北兩路。北側路線是通過菲律賓呂宋島北側的巴士海峽上空,是美軍轟炸機進入南海地區的常用路線;南側路線是從菲律賓南部的蘇祿海上空進入南海的新航線。

報告指出,美軍2024年與盟國在西太地區的軍事演習科目更加具有指向性,以「大國競爭」為背景、中國為「假想敵」,模擬出複雜實戰環境,針對性地設置相關演習內容,提升美軍在西太地區的軍事威懾和實戰能力。

但報告也強調,儘管美軍2024年不遺餘力地試圖強化在南海的軍力存在及活動,但由於主要平台數量進入「增量瓶頸」以及紅海危機等其他方向的牽扯,和平狀態下,美軍在南海的常態化軍事存在及活動已經趨於一個極限或頂部。

報告指出,美軍下一步能做的就是盤活存量,提升現有力量的存在效率。當前美國川普政府正試圖進行全球戰略收縮,但不會改變美國戰略屆關於印太是美軍首要戰略方向、中國是美最大戰略競爭對手的判斷。因此加大無人平台或自主武器的部署,可能是未來美軍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緩解「數量焦慮」的主要路徑。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