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民進黨愛台?適足以害之 

賴17條導致兩岸緊張情勢升高,賴總統日前勗勉「立即備戰操演部隊-衛戍第二戰鬥隊」。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賴17條導致兩岸緊張情勢升高,賴總統日前勗勉「立即備戰操演部隊-衛戍第二戰鬥隊」。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國家利益包含安全、繁榮與社會福祉三大元素,三者相互連動,具有互補效應,一個健全運作、負責的政府可降低安全與經濟風險。在此「概念架構」之下,台灣今天外部威脅升高、內部動盪不安、美國立場曖昧不明,披著「愛台」外衣的民進黨政府是台灣陷入危機主要根源。

從鼓吹「新兩國論」、大罷免、台積電擴大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宣布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到因應中共滲透統戰17條策略,賴清德政府企圖訴諸極端手段維護政權,推動台獨,切割與中國大陸關聯,凡不順從者都被貼上「親中賣台」、「疑美反美」標籤,只是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號稱具有民主韌性的民進黨禁不起陸配劉振亞(亞亞在台灣)的「武統」論點,在網軍、側翼、名嘴的鼓譟之下,以「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為由,廢止她的依親居留許可,並命其自行離境。亞亞25日前腳離開台灣,馬上爆發北一女教師區桂枝接受「央視」訪問批評賴清德的境外敵對勢力論,遭到檢舉約談,充分應證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化身「綠色麥卡錫主義」正在台灣加速發酵,只要打著反中、反共旗幟可以為所欲爲,而政府正是幕後推手。

亞亞走了  綠色麥卡錫主義發酵

賴清德總統無視烏克蘭戰爭的血淋淋教訓,雖然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是最弱勢一環,卻操作危險的權力槓桿,在內部打著抗中保台旗號,肆無忌憚推動破壞民主原則的「大罷免」;「賴17條」因應中共統戰策略壓縮兩岸交流互動,箝制言論自由;堅持法理台獨的「新兩國論」路線,挑釁中共紅線;公然界定中共為「境外敵對勢力」,兩岸回歸準戰爭狀態,賴清德將所有爆炸性因素捆綁在一起,任何風吹草動都將引發災難性的後果,演變成台海現狀潛在威脅。

賴清德的這場政治豪賭並非建立在台灣具備充分的威懾能力,而是認定北京因為要處理美中關係及「川習會」,不會輕舉妄動,以及大陸解放軍是「紙老虎」,不具備攻打台灣的能力;同時希望能以堅定反中立場,向川普總統表態,以及激發川普政府中鷹派人士的支持。

賴政府將所有賭注都壓在美國的「中國威脅論」,以及川普政府會持續美中戰略競爭路線,甚至不惜扮演代理人的角色,台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就是保護費的頭期款。很遺憾的是,川普的中國政策及對台政策迄今仍不明朗,他堅持拒絕對台灣安全做出任何承諾,「戰略模糊」態度比歷任總統更為明顯。

民進黨拿台灣安全與繁榮為賭注,將台灣命運寄託於川普的不可預測性,絕對是一個過度大膽、不明智的抉擇,川普連對印太地區最重要的盟邦日本都可出爾反爾,台灣應更為審慎。今年二月川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華府會面後發表共同聲明,重申拜登政府時期雙方達成的協議,美日將升級軍隊的指揮與控制架構,而最近美國國防部為了節約5年3億3千萬美元的經費,考慮暫停將駐日美軍指揮部升級為「聯合軍司令部」的計畫,弱化美日聯合作戰能力,但民進黨仍將川普與石破茂聲明中的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當做護身符。

當世界各國都對美國與中共關係發展,抱持觀望、等待立場,採取「對沖」、「避險」策略時,唯獨賴清德不但選邊,更以因應中共對國家主權之威脅為由,公開推動新兩國論,現更將中共視為「敵國」,斷絕兩岸和平共存機會,徹底關上兩岸關係良性互動、和平發展的大門。

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英國廣播公司》BBC及《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等智庫最近連續從不同角度報導、分析賴17條對兩岸關係的衝擊,他們一致認同川普的不可預測性及處理烏克蘭戰爭模式令台灣擔憂。也有專家質疑,在爭取到台積電的投資與技術後,川普會不會以台灣交換中共更大的交易?這將是中共領袖習近平堅持的先決條件。

台灣問題取決於美中交易

美國媒體與專家同時懷疑,賴清德不斷挑戰大陸底線是否符合台灣利益?中共到目前為止,除了嚴厲的言詞批判外,並未採取任何實際行動,但不能排除可能性,美國專家就指出,中共絕對有能力對台灣立即進行封鎖或隔離。

賴清德的高風險操作製造了恐懼與分裂,堆疊兩岸敵意,對台灣安全、繁榮與人民福祉沒有任何助益,而最關鍵的川普對台灣安全及美台關係仍避之唯恐不及。兩岸關係已走上不歸路,或許如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預言,台灣問題唯一解決之道就是美中交易,既可救台灣也可穩定世局,賴清德的倚美抗中與務實台獨終究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政治夢幻罷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