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兩岸新局:地動山搖!

立法院會1日進行施政總質詢,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法院受訪,回應中共宣布對台軍演等相關問題。圖/中央社
立法院會1日進行施政總質詢,國防部長顧立雄在立法院受訪,回應中共宣布對台軍演等相關問題。圖/中央社

黃征輝/前海軍上校、艦長

總統賴清德於3月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正式將中國大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此舉在政治上明顯向台獨靠攏,其衝擊程度遠超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事件。儘管如此,北京的反應卻異常低調,與裴洛西訪台時立即展開的環台軍演相比,這次不僅行動延後,強度與規模亦難相提並論。

針對此變化,我於3月25日撰文《山雨欲來,兩岸風雲再起!》,並提醒台北當局:「隱忍的沉默,往往孕育著最強烈的風暴。」並非我杞人憂天,而是換位思考:若從北京的角度來看,賴總統如此明確的挑釁,若未予以有力反制,勢必讓外界質疑北京對「統一」的決心與能力,甚至認為「統一」僅為口號。

誠然,我的判斷未必準確,畢竟沒有人希望兩岸情勢再度升溫。然而,今日清晨打開電腦,看到的第一則新聞讓人背脊一涼:

中共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表示,4月1日開始,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台島周邊組織艦機多向抵近台島,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嚴重警告和有力遏制,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必要行動。

這則新聞從軍事角度來看,透露五大令人警惕的訊號:

1. 無設定演習結束時間:不設時限,意味解放軍可依自身節奏展開持續施壓。

2. 未劃定固定演習區域:演習涵蓋台灣周邊各方向,釋出「整個台島皆在我掌控之中」的訊息。

3. 多向抵近行動:台灣防禦壓力劇增,面面俱到等於無所倚靠,國軍恐將疲於奔命。

4. 強調奪取「綜合制權」:此概念涵蓋制空、制海、制陸,以及電磁權,意即全面掌控戰場節奏。

5. 首次明言對陸打擊:過往軍演多著重海空封鎖,此次增列「對陸」,暗示可能針對台灣本土重要設施。

綜合以上,解放軍彷彿在傳遞明確訊號:「我們有能力、也有決心,必要時將不惜一切代價採取行動。」

若此為真,或許台灣民眾暫時不必恐慌,畢竟兩岸過去也曾歷經多次軍事對峙,最終皆回歸理性。然而我擔心的是,這次,可能只是北京「組合拳」的第一擊:

1. 軍事施壓只是開始,接下來可能陸續出招於外交、經濟、甚至兩岸民間交流層面。

2. 面對如此高強度壓力,賴總統是否會撤回「賴17條」?抑或進一步加碼對抗?

時至今日,即使是最樂觀的人,恐怕也難再以平常心面對兩岸關係的現狀。地動山搖的序章,或許已經悄然揭幕。未來的每一步,皆攸關台灣的安危與未來,誠盼執政團隊審慎以對,勿讓台灣走向無法回頭的險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