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解放日」關稅將至 外界三大關鍵疑問仍未解

川普這場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行動,勢必將在「解放日」以後掀起一連串難以預測的連鎖反應。圖/翻攝自CGTN America YouTube頻道
川普這場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行動,勢必將在「解放日」以後掀起一連串難以預測的連鎖反應。圖/翻攝自CGTN America YouTube頻道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再強調,新一波關稅即將上路,這一訊息自他今年1月上任以來從未改變。但外界真正關心的是:究竟會課哪些關稅?何時上路?川普就職以來,進口稅接連推出,讓人難以追蹤政策變化。迄今為止,美國已對中國進口商品、鋼鐵、鋁,以及來自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部分產品加徵關稅。本周起,針對汽車的更高進口稅也將生效。如今,外界正等待川普政府公布更大範圍的關稅措施細節。

據悉,白宮經濟團隊過去幾周已密集擬定相關方案。白宮內部甚至將4月2日這天定名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川普關稅新政策即將上路前夕,歸納出目前仍懸而未解的三大關鍵問題:

1. 關稅會有多高?

白宮尚未明言關稅稅率會有多高,不過市場分析人士已提出各種可能。川普去年競選時曾提出對所有進口商品一律課徵10%關稅,有時甚至喊到20%,對中國的進口商品更曾暗示可能課徵高達60%。他上任後又提出「對等關稅」的概念,主張各國關稅應對等。他在2月時表示:「很簡單,他們對我們課稅,我們也要對他們課稅。」

不過白宮隨後釋出訊息稱,政策考量將不只關稅,還包括其他對美國企業「不公平」的制度,如「增值稅」(VAT)等,讓整體關稅設計變得更加複雜。許多企業與政界人士目前正忙於推算,自己的產品會面臨多高的新稅?又該如何因應新關稅與既有的鋼鋁關稅等政策之間的交錯?

以歐洲為例,當地官員已準備好可能遭到兩位數的進口稅衝擊。今年稍早,川普曾表示計劃對歐盟商品課徵25%的進口稅。

2. 哪些國家會被波及?

川普政府尚未具體說明哪些國家將被納入新一輪關稅名單,但這項預定周三公布的政策已被預告將「廣泛適用」。川普3月30日表示,新關稅可能適用於「所有國家」,這代表他可能將重啟過去所倡的「全面性關稅」。

這番話也打破一些國家的期待,例如英國原本希望自己能低調避過這波關稅風暴,不過目前仍有國家試圖與美方達成某種協議。至於這波關稅究竟是「全球通用」還是「針對性課徵」,目前仍未明朗。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上月曾指出,政策焦點將鎖定所謂的「骯髒15國」(Dirty 15),也就是與美國貿易額最大、卻對美企設下不利條件的那15%國家。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規劃關稅建議時,也列出其「特別關注」的國家,包括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瑞士、台灣、泰國、土耳其、英國與越南。

川普本人則時常將批評矛頭指向傳統盟友及主要貿易夥伴,如加拿大與歐盟。他上周更表示:「朋友往往比敵人還糟糕。」

3. 關稅會帶來什麼影響?

關稅本質上是對進口商品徵稅,那麼問題來了:誰會真正埋單?

理論上,答案很簡單:美國的進口企業會直接面臨這筆開支。特別是如果白宮真的如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1日所說,「立即」實施新關稅,那麼企業壓力將瞬間上升。如果稅率過高,企業很可能會想辦法轉嫁成本,改變供應商、讓合作夥伴分擔負擔,或者乾脆調高商品價格、轉嫁給消費者。

不少企業已表示正準備啟動調價措施。但這也是場風險極高的賭局,若價格漲得太多,消費者可能會直接拒買。這樣的經濟動態,恐將拉高美國乃至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因為許多外國企業仰賴美國市場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川普則表示,企業若不想付關稅,「就把生產線搬回美國」。但對許多企業來說,這既不是立即可行的選項,也不是便宜的選擇,尤其還得面對高昂的工資與設廠成本。

一旦再加上匯率波動與各國報復性關稅等變數,川普這場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行動,勢必將在「解放日」以後掀起一連串難以預測的連鎖反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