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起馬拉松?已成大陸中產的社交新名片

北京馬拉松中籤率僅為4.7%,黃牛溢價高達3200元人民幣。圖/取自Nike微博
北京馬拉松中籤率僅為4.7%,黃牛溢價高達3200元人民幣。圖/取自Nike微博

大陸2025年春季馬拉松賽事季收官數據顯示,跑者人均單次參賽支出達5836元(人民幣,下同),較疫情前增長217%。這場席捲2.1億中產的運動狂歡,正催生年產值超3800億元的產業藍海,卻也引發「中產跑不起馬拉松稅」的爭議。

跑拉松的第一關是報名,據《中國田協2025賽事白皮書》指出,大陸2025年主要賽事中籤率持續走低,北京馬拉松(4.7%、黃牛溢價3200元)、上海馬拉松(5.1%、黃牛溢價2850元)、廈門馬拉松(6.3%、黃牛溢價2500元),光是能否參賽,已經是個難題。

再則,專業跑鞋均價從2020年899元升至2025年1680元,碳板跑鞋占比達73%。另外,78%跑者賽後產生附加消費,包含復健醫療(人均812元)、社交宴請(人均1350元)。這些都屬於潛在的附加支出。大陸因幅員廣闊,參與賽事往往需要跨省參與,潛在的交通費用也是一筆隱形支出。

舉辦比賽的城市都會有馬拉松GDP的虹吸效應,據江蘇新聞網報導,3月30日,江蘇各地共有6場馬拉松賽事同時開跑。分別是:鹽城馬拉松、宿遷馬拉松、南通啓東馬拉松暨首屆張謇馬拉松、揚州鑒真半程馬拉松、無錫陽山半程馬拉松、常州市鐘樓區半程馬拉松。以日前無錫舉辦賽事為例,天賽事帶動4.2億元消費,酒店均價漲幅達580%。成都則祭出完賽選手憑獎牌享景區免票,拉動二次消費1.7億元。  

另外,訓練成為頂尖跑者也是需要銀子的,如熱門單價9800元/月的私教課程,已預訂排期至2026年。馬拉松專屬康復中心單次理療均價680元,年複合增長率41%

以騰訊網「每日人物」估算,一名馬拉松跑者每年可能耗損碳板跑鞋3雙(6720元)+ 壓縮衣(2280元)+報名費(3680元)+ 差旅(4.2萬元)+ 復健(1.1萬元)+ 跑團會費(1800元)+完賽宴請(8900元),年度總支出:7.4萬元。大陸社會學家張立波指出「這已成為新型社交貨幣。」,「馬拉松正重構中產階層鄙視鏈,完賽次數替代學區房成為身分新標籤」。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