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50新照曝光 可能比先前露臉的殲-36更先進

自從殲-50曝光以來,外界一直有人猜測它可能採用了無人駕駛設計。圖/取自講武堂公眾號
自從殲-50曝光以來,外界一直有人猜測它可能採用了無人駕駛設計。圖/取自講武堂公眾號

去年中國大陸兩款六代機同時首飛後,外界就對可能的動向十分關注。被非正式命名為殲-36的成飛六代機持續進行了數次試飛,伴隨更多角度的照片流出,西方對的關注度隨之升溫;而被稱之為殲-50的瀋飛六代機則要低調得多一直到最近新的照片才出現在互聯網上。

美國《動力》(The Drive)網站報導,瀋飛的殲-50是2024年12月26日出現的兩種大陸六代機戰鬥機之一,目前尚不清楚網路上流傳的照片,是來自最近的測試還是去年首飛時拍攝的。但新照片的最大亮點是,比以前的任何照片都更清楚地展示側面視圖。照片證實側面彈藥艙的存在,整體設計與美國的F-22和大陸的殲-20隱形戰鬥機上的類似設計相似,側面彈藥艙主要用於儲存和發射體積較小的格鬥飛彈,同時該機的新照片上還可以看到機鼻下方的凸起,可能是光電系統的預留位置。

自從殲-50曝光以來,由於缺乏高清照片,外界一直有人猜測它可能採用了無人駕駛設計,最新照片上依稀可見這架新概念戰鬥機的座艙,但仍然看不清其形狀以及如何融入機身的情況它是有人駕駛戰鬥機。

殲-50採用的機翼特徵在新照片上非常明顯,這種設計融合了三角翼和常規後掠翼的優勢,不僅阻力低,利於飛機低速機動性和大航程飛行,能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提升飛機整體隱形性能。照片上還可以看到獨特的可旋轉翼尖,同時發動機的噴口特徵顯示,「它可能具有向量推力的功能」。

殲-50的最新照片確認起落架為單輪,與瀋飛的殲-36採用雙輪起落架形成對比。殲-50的設計結構是DSI進氣道,「比殲-36的加萊特進氣道更令人印象深刻,儘管殲-36的背部進氣道同樣採用了DSI設計」。

美媒認為殲-50「看起來比成都的殲-36更先進」,但這兩種大陸六代機設計在大小和重量方面確實處於不同級別。尚不清楚這兩種六代機的明顯差別,是否是因為各自分配了不同的任務規劃。

報導指出,儘管許多人宣稱中國在第六代戰鬥機方面超過了美國,中國已有兩種無垂直尾翼隱形戰鬥機在試飛,而美國的F-47則不淸楚,多年來五角大廈一直在測試至少兩種未來空中優勢戰鬥機(NGAD)的實驗機型,包括波音(TheBoeing Company)和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設計。因此美國在六代機的研發進度上實際超過了中國。

NGAD項目多是試飛技術驗證機,而F-47從來沒有人看到過原型機,無論是殲-36還是殲-50,都已經開始原型機的試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