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宣布被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的相互關稅政策,以高關稅對日本徵收24%、對中國大陸34%、對歐盟20%,並對未列明稅率的國家一律課徵10%,試圖重塑美國貿易格局。然而,這項政策迅速引發全球經濟動盪。僅五天後,4月7日,台股開盤狂瀉超過2000點,失守2萬點,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紀錄,市值蒸發約6.6兆新台幣。市場血流成河,台積電開盤跌停鎖死於848元,高股息ETF亦全數跌停。資深媒體人狄志為含淚感嘆:「活了51年第一次看到這種景象,根本來不及逃!」這場關稅風暴不僅點燃報復性關稅隱憂,更讓通膨壓力與經濟成長放緩交織,全球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歷史教訓與現實數據交相映照,揭示這場豪賭的深遠後果。
相互關稅的衝擊:貿易戰火重燃
川普的相互關稅政策以「對等互惠」為名,試圖矯正美國長期貿易逆差。根據雙日綜合研究所數據,美國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高達2950億美元,對日本為680億美元,這成為關稅計算依據。例如,日本被指「實質關稅率」達46%(含非關稅壁壘),美國遂課徵24%關稅。然而,這種粗糙計算忽略全球供應鏈複雜性。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估計,若關稅持續至2026年,日本實質GDP將下壓0.7個百分點,美國則達1.0個百分點,顯示貿易戰代價高昂。
報復關稅的連鎖效應令人憂心。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熊野英生指出,1930年美國第31任總統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時期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Act)引發全球關稅競賽,使美國進出口銳減,成為大蕭條推手。如今,川普政策恐重蹈覆轍。施羅德投資(Schroders)分析,若各國對美國出口品加徵10%報復關稅,美國2026年實質GDP將下滑至-2.0%,全球經濟萎縮1.2%。台股4月7日的崩跌,已是貿易戰火燒至亞洲的警訊。
通膨壓力再起:美國消費者的苦果
關稅本質上是對進口商品加稅,成本最終轉嫁消費者。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預測,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025年將因關稅上升0.7%,2026年達0.6%。對剛從疫情後9%高通膨中喘息的美國民眾,這是雪上加霜。《華盛頓郵報》估計,汽車價格可能上漲13.5%,連帶中古車、保險與貸款成本攀升,未來10年稅負增加6兆美元,成為戰後最大增稅。台股崩盤中,台積電等電子股跌停,反映供應鏈成本上升已傳導至市場。
通膨是否演變為長期危機,取決於供給衝擊強度。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油價三年暴漲近三倍,叠加既有通膨,美國陷入滯脹。如今,若中東局勢惡化推高油價,關稅效應恐讓美國重現滯脹陰影。反之,若需求萎縮抵消供給壓力,通膨或為短期現象。明治安田認為,美國陷入一般衰退(30%機率)可能性高於滯脹(20%機率),但台股的劇烈反應顯示市場信心已近崩潰。
日本與出口導向經濟體則面臨通縮壓力。明治安田數據顯示,日本CPI於2026年下降0.5%,中國大陸與歐盟分別為0.4%與0.5%。台灣股市的慘況,凸顯出口受阻對經濟的即時衝擊。
經濟成長放緩:供應鏈與地緣政治的雙重打擊
高關稅重創全球供應鏈,台股崩跌即為例證。《經濟學人》指出,美國汽車產業依賴進口零件,如通用汽車(GM)去年從韓國進口46萬輛車,關稅上漲將推高成本,利潤恐縮水30%。在台灣,台積電作為半導體龍頭,其跌停反映供應鏈斷裂恐慌。企業重組供應鏈需數年,短期只能漲價或減產,市場活力受抑。
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熊野英生警告,對盟友如台灣(32%關稅)課重稅,可能動搖其對美國信任,轉向中國大陸。施羅德投資指出,亞洲與南美多國已視中國大陸為首要出口市場,美國孤立政策恐加速貿易版圖重組。台股崩跌背後,是對地緣格局變化的預警。
貨幣競爭隱憂浮現。熊野預測,若各國競相貶值貨幣減輕關稅負擔,日本與台灣恐跟進,加劇通縮。若美國因貿易赤字放棄強勢美元,甚至重演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式貶值,全球金融市場將劇震,美元霸權岌岌可危。
歷史的鏡鑑與政策反思:川普的豪賭成敗未定
川普視19世紀末第25任總統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時代為「美國最偉大」藍圖,當時高關稅支撐繁榮。雙日綜合研究所的吉崎達彦反駁,當時進口僅占GDP 3%,遠低於今日11%,高關稅適用於奢侈品,而非當今日常消費品。台股崩跌證明,高關稅如今只會推高成本,傷及中產階級。
保守派智囊奧倫·卡斯(Oren Cass)稱關稅是重建製造業的必要犧牲。但熊野援引經濟學指出,成熟產業難靠關稅復興,反可能陷入「高關稅依賴陷阱」。川普若2029年卸任,後繼者能否延續此政策,決定美國產業命運。
市場反應顯露疑慮。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未因通膨預期大漲,顯示投資者更憂衰退。台股崩盤後,消費者信心與企業投資意願受挫,川普的「解放」豪賭面臨考驗。
川普的「解放日」關稅政策是一場高風險賭局,試圖重振美國經濟,卻引發通膨與成長停滯的危機。台股4月7日狂跌逾2000點,市值蒸發6.6兆,台積電跌停、高股息ETF全軍覆沒,狄志為的哀鳴道盡投資者絕望。這對美國意味消費者負擔加重與供應鏈斷裂,對全球則是貿易戰升級與地緣重塑的威脅。歷史與數據顯示,保護主義難帶來繁榮,反可能推世界向分裂與衰退深淵。在不確定性籠罩下,川普的「偉大再現」夢想成敗未定,全球經濟站在懸崖邊緣,屏息等待結局。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