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市場迎來一項重大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與中央匯金公司(匯金)聯合發聲,正式揭示中國版「平準基金」雛形。這一舉措被視為穩定資本市場的重要訊號,藉此緩解市場波動、提振投資者信心。
在大陸擁有近6萬粉絲的抖音頻道《爽姐講財》以通俗易懂說辭講解財經大勢,很受民眾歡迎。在新一集節目談「中國平準基金」指出,根據8日匯金發布的官方聲明,中央匯金公司明確定位自身為資本市場「國家隊」,承擔類似「平準基金」角色。匯金表示,核心任務是在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時,通過投資操作穩定市場,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與此同時,央行承諾,若有需要,將向匯金提供充足再貸款支持,為其市場操作注入強大資金後盾。
央行與匯金強勢表態
「匯金負責投資,央行承諾給錢,這是中國版平準基金的初步架構。」財經評論員爽姐分析說,這一模式意味央行與匯金將形成協同效應,匯金作為執行端直接入市,央行則在幕後提供流動性保障。這種分工合作的設計,既能快速應對市場危機,又能避免央行直接干預市場帶來的爭議。
平準基金(Stabilization Fund)並非中國首創,國際上已有諸多先例,如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金融危機中設立「金融安定化基金」,透過購買不良資產穩定銀行體系;韓國也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推出類似機制,用於穩定股市與匯市。這些基金的共同特徵是由政府主導,動用公共資金介入市場,平抑過度波動。
中國的平準基金模式則帶有鮮明本土特色。爽姐在影片中提到,與西方國家多由財政部直接出資不同,中國選擇央行通過再貸款支持匯金方式,既保留了政策的靈活性,又避免財政直接承擔風險。她認為,這種設計可能是考慮到中國資本市場的獨特結構——國有企業佔比高、散戶投資者眾多,市場情緒波動劇烈,需要更精準的工具來應對。
市場反應與投資者期待
消息公布後,市場迅速作出反應。8日早盤A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上證指數一度上漲1.5%,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漲幅也均超過1%。券商、銀行等金融板塊領漲,顯示投資者對政策利多的高度認可。上海證券交易所一名交易員說,「這是久違的強心針,特別是對散戶來說,國家隊入場意味著底部有支撐。」
但也有分析人士提醒,平準基金實際效果仍待觀察。財經學者李明指出,匯金過去曾在2015年股市暴跌時入市救場,雖短期穩定市場,但長期效果有限。「關鍵在操作透明度和資金規模。如果只是小打小鬧,市場信心難持續。」他建議,未來應明確平準基金的介入時機與退出機制,避免市場對政府干預產生過度依賴。
這次行動大陸央行表示,將提供「充足再貸款支持」,但具體金額未披露。市場普遍猜測,這筆資金可能達數千億人民幣,甚至更高。爽姐在片中推測,考慮中國資本市場體量,平準基金初期規模可能在5000億至1兆元之間,並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她解釋,這些資金可能通過央行定向工具(如中期借貸便利MLF或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提供,確保匯金在關鍵時刻有足夠彈藥。
匯金是大陸金融市場重要參與者,截至去年底,匯金持有包括四大國有銀行在內多數金融機構股份,管理資產規模超過5兆元人民幣。此次明確「平準基金」定位後,其角色將從被動持股轉向主動操作,市場影響力預計會擴大。
政策背後的經濟考量
平準基金的推出,與當前大陸經濟形勢密切相關。2025年初以來,受全球經濟放緩與國內需求疲軟影響,大陸股市持續低迷,外資流出壓力加大。同時,地產行業調整未結束,企業融資難題突顯,市場信心亟需提振。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學家表示,「平準基金的出現,表明政府意識到單靠貨幣寬鬆或財政刺激已不足以應對挑戰,需要更直接的市場工具。」
此外,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也可能是推動因素之一。川普政府近期對包括半導體在內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引發市場對出口型企業的擔憂。平準基金設立,或意在為資本市場築起一道防線,避免外部衝擊引發連鎖反應。
對平準基金未來,市場充滿期待,也不乏疑問。爽姐認為,若運作得當,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定海神針」,不僅能穩定股市,還可能延伸至債市、外匯市場等領域。但她也提醒,成功的前提是政策執行的高效與透明,「不能讓投資者覺得這只是喊口號」。
不過,平準基金的長期影響仍需評估。過度干預可能扭曲市場價格訊號,削弱資源配置效率;資金使用若缺乏監督,也可能引發爭議。如何在穩定與市場化之間找到平衡,將是央行與匯金面臨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