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半導體改變原產地認定標準  要讓台積電根留台灣

粵芯半導體的工程師在無塵室作業。圖/取自文匯網
粵芯半導體的工程師在無塵室作業。圖/取自文匯網

為反制美國關稅戰,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11日宣布,半導體原產地認定改為「設計定案」(Tape-Out)地;大陸學者認為,此舉可以打擊「洗產地」的美國本土晶片,鼓勵大陸晶片國產化,同時可以增加台積電美國廠的成本,有助台積電留在台灣。

大陸改以「設計定案」作為原產地認定標準,意味將禁止在美國生產的晶片進口,消息一出,最大半導體廠中芯國際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上漲 5.9%,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華虹的股價則飆升 14%;相反的,美國本晶圓廠及主要下單給美國晶圓廠的晶片設計公司如德州儀器盤中大跌 9.3%,英特爾一度下跌 7.4%,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盤中跌 2.9%。

上海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上述新規可謂「一石多鳥」,一方面打擊在「對等關稅」背景下洗產地「洗澡芯片」,另一方面也將助力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盡快完成國產化替代進程。

在「設計定案地即為原產地」的新規下,市場人士表示,類似蘋果、AMD、高通等在台積電代工的晶片,原產地是「中國台灣」是不受高額關稅影響,而Intel、德州儀器、ADI、安森美等在美國有自己工廠的垂直整合製造商(IDM)的晶片原產地為美國,可能會被中國徵84%以上的關稅。

沈逸認為,上述政策對於赴美建廠的台積電也有壓制作用;台積電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價格很高,未來還會因為對等關稅,失去中國大陸的市場,對其發展預期和空間都是利空;如果還希望擁有大陸的高端市場,台積電應該將其核心生產部門設立在台灣。

據美國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中國半導體原產地認定的新規反有利台廠迎來轉單效應,因為,新規將嚴重損害英特爾、格羅方德、德州儀器和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晶片設計商,但新規定免除AMD、NVIDIA、高通、英特爾和其他將晶圓製造外包給台灣公司的晶片製造商的產品,這些產品將免遭受懲罰性關稅。當然,韓國的半導體也將因此受惠。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