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總統川普(Trump)宣布對多國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台灣與美國於美東時間11日進行首次關稅議題視訊會議。總統賴清德今天(12日)表示,雙方已正式展開談判「過程順利」,台灣將持續以理性務實方式應對挑戰,力求在對等談判中爭取最大國家利益。
賴總統今日出席「國際扶輪3523地區2025年年會開幕式」時表示,雖然對等關稅對台灣出口造成壓力,但台灣具備強韌經濟體質,外銷中僅23.4%銷往美國,其餘多數產品出口至其他市場,國內產業有能力因應挑戰。
賴總統強調,台灣政府不會採取報復性關稅,而是透過談判爭取改善條件。他指出,台灣與以色列被美方列為首批談判對象,雙方昨晚已啟動談判機制,未來也將透過擴大對美採購、深化投資與合作,來降低貿易逆差,並解決長期以來的非關稅貿易障礙。
針對後續因應,賴總統提出五項策略,包括:透過談判爭取改善關稅待遇;支援受影響產業轉型;加速中長期經濟計畫落;形塑「台灣+1」新供應鏈布局;啟動產業傾聽之旅,蒐集企業建議。
他並強調,面對變局,「吃苦當作吃補」,台灣會化危機為轉機,持續朝人工智慧島、低碳經濟與非紅供應鏈樞紐邁進。他再次呼籲朝野團結、步步為營,才能降低衝擊、守住經濟穩定。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在新竹出席民進黨「人民是頭家」政策宣講時也透露,台美談判中,美方除關注貿易逆差與再工業化議題,也特別重視「中國洗產地」問題,擔憂台灣成為中國商品轉運地。他呼籲業者提升自律,杜絕中製品偽裝為台灣產品出口,強調「MIT不能混有MIC」。
卓榮泰指出,政府早已針對不同關稅幅度做出試算,當川普最終宣布對台課徵32%關稅時,行政院立刻將原訂560億元的產業支持方案提升至880億元,支援受衝擊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