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中南部近日遭受強烈沙塵暴侵襲,造成超過1800人因呼吸道問題而就醫,導致當地醫療系統面臨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亞洲其他地區如中國西北部及蒙古也頻傳沙塵暴,凸顯氣候變遷加劇的區域環境危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伊拉克衛生當局表示,強烈的沙塵暴席捲伊拉克中南部省份,導致至少1800人因呼吸困難就醫。穆薩納省(Muthanna)一名官員透露,當地記錄到至少700起「窒息」個案;納傑夫省(Najaf)有超過250人被送醫;迪瓦尼亞省(Diwaniyah)則有322名患者,包括兒童,需緊急治;錫加爾省(Dhi Qar)及巴士拉省(Basra)另有530人通報呼吸問題。
沙塵暴將伊拉克南部籠罩在濃厚的橙色塵霧中,能見度降至不到1公里。社群平台上的影片可見,當地宛如被橙色濃霧吞噬,部分地區因沙塵影響導致電力中斷,納傑夫及巴士拉的機場被迫關閉。當地氣象部門預測,情況將於周三(17日)起逐漸改善。
In #Iraq, the sky turned red due to a sandstorm.
— Real Libyan (@real__libyan) April 15, 2025
More than 1.8 thousand people went to hospitals due to breathing problems.
Post-apocalyptic videos are posted on social networks. pic.twitter.com/uydA0RwZYz
伊拉克環境部警告,氣候變遷正使沙塵暴規模更大、更加頻繁,未來「沙塵日」(dust days)將顯著增加。聯合國將伊拉克列為全球5個最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之一,常年面臨沙塵暴、異常高溫及水資源短缺等問題。2022年,一場嚴重沙塵暴曾造成1人死亡、超過5000人接受呼吸道治療。目前當地行人及警察都已佩戴口罩防塵,救護人員在各地協助呼吸困難的民眾。專家指出,沙塵暴攜帶的細小顆粒可深入肺部,對老人、兒童及慢性病患者尤為危險。
伊拉克的沙塵暴並非獨立事件。近日,亞洲多地也受到沙塵暴侵襲。中國西北部甘肅及新疆地區3月底以來多次出現沙塵天氣,蘭州市一度能見度低於500公尺,當地學校暫停戶外活動,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關閉。中國氣象局表示,受蒙古氣旋及冷空氣影響,沙塵暴頻率較往年同期增加,預計4月中旬仍將持續。蒙古同樣也深受沙塵暴影響,2025年初的強烈沙塵暴導致烏蘭巴托空氣品質急劇惡化,PM2.5濃度超標數倍,當局呼籲民眾減少外出並佩戴口罩。蒙古的沙塵暴不僅影響本地,還將大量沙塵傳輸至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進一步加劇區域空氣污染。
專家分析,氣候變遷導致的乾旱、土地沙漠化(desertification)及強風頻發,是亞洲沙塵暴增加的主因。伊拉克、中國及蒙古的環境部門均表示,將加強植樹造林及土壤保護措施,以減緩沙塵暴的長期影響。然而,短期內,民眾仍需提高防護意識,應對日益頻繁的極端天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