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民眾黨發展的微觀與宏觀分析

民眾黨需要柯文哲且不能只有柯文哲。圖/取自中央社
民眾黨需要柯文哲且不能只有柯文哲。圖/取自中央社

衣冠城/梅花新聞網記者

2024年大選結束,固然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是三黨也各有所獲。其中民眾黨或許是「最大贏家」,不但可以和藍綠鼎足而三的競選總統,立法院席次也大幅增加,成為關鍵少數,站穩了腳跟。但是能否在當前的台灣政治環境中長久發展還有許多挑戰。

這次的「柯文哲現象」是民眾黨成功的重要原因。柯文哲的個人魅力,吸引不少年輕選民,帶動「小草運動」的興起。這兩個都是個人層次的微觀因素。而我國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有利於兩黨制,而且目前我國政黨生態受到統獨光譜的影響,民眾黨要如何避免成為「小藍」或是「小綠」,步上小黨後塵,這又是宏觀層次的考驗。

柯文哲現象之所以蔚為風潮,跟柯文哲的表達方式有關,與其內容並沒有太大關係。他直白、輕鬆的表達方式在現代的傳播方式如短影音、標題性等,的確比較容易被人,特別是年輕人所接受。但是柯文哲現象就像許多帶有民粹色彩的政治領袖一樣,是難以複製的。就算有,兩個強勢、特立獨行的人在一起,通常也一山難容二虎。他個人光環的暈染效果也一直備受質疑。2022年的九合一選舉,即使在柯文哲執政八年的台北市,黃姍姍和民眾黨市議員的表現都並不亮眼。這次大選,柯文哲拿下26.46%的選票,在政黨票只有22.07%,而區域立委部分則是全軍覆沒。民眾黨需要柯文哲,但又不能只有柯文哲。所以柯文哲的魅力的擴張與延長會是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

第二個個人層次就是年輕選票的吸引力。年輕選票之所以流向柯文哲除了他個人魅力外,就是沒有執政與意識形態包袱。意識形態的問題容後分析。關於執政包袱,因為沒有在中央執政,所以涉及的利益與議題不同,也不知道當他真正掌握政權後的能力與操守,也不容易給出公平的評價。所以他吸引的選票主要是對藍綠執政與惡鬥不滿的所謂的「賭爛票」。這種基於情緒的投票,無涉於太多利益、價值、認同等變數,這樣的選票沉澱還需要一段時間,也要看民眾黨更多的論述與表現。否則新的議題或社會趨向出現,年輕選民難保不會重新洗牌。

在宏觀層次,我國目前的選制在總統是相對多數決,大黨只要鞏固基本盤就.有機會贏得大位,這次賴清德的勝出就是咬定這一點。由於總統有行政院長提名權,又主導國防外交大政,且不受國會直接監督與制衡,權力相當大,顧有權者稱台灣的「半總統制」其實是「超級總統制」。而區域立委選舉是單一選區,小黨也容易被兩黨夾殺,而且我國地方政治重選民服務輕政策理念也不利新興政黨在地方單一選區的發展。一個 離資源與權力越遠的政黨就越不容易吸引人才與社會資源,這種體制下的小黨生存就很困難。如何突破體制困境會是民眾黨的一大挑戰。

在意識形態方面,固然台灣過半數的民眾都希望維持現狀,但不代表對台灣未來或兩岸終局沒有想法。而對未來方向的不同也會反映在內部具體政策路線不同,比如軍購、兵役、課綱等等都反映社會的二元對立。而外在的壓力也不容政黨繼續打迷糊杖。一旦涉及外交與兩岸議題,模糊空間很小。當北京要求只有接受「九二共識」才能恢復官方溝通,「兩岸一家親」能不能走得通還是問題。外部的撕扯與壓迫,民眾黨有多少空間?民眾黨一旦陷入統獨光譜又很難脫離「小藍」、「小綠」的標籤與命運。

在內閣制或多黨制的國家,或是意識形態非零和的政治環境,第三勢力的出現的確有助於政治清明、避免極端,現在民眾黨取得的一些成就也值得期待。但是民眾黨要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成長,就必須在政策理念上深化,吸引更多人才的投入,擺脫一人政黨的形象。在體制上加強體制改革的研究與論述,說服更多的民眾,建立修憲共識。如此,民眾黨還是大有可為。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