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兆祥/文化大學國家發展及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
台北市長蔣萬安17日晚間,赴台北地檢署門前,聲援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發起的抗議民進黨當局,以政治迫害的司法手段拘留、約詢國民黨黨職人員。蔣萬安一向以理性、溫暖形象見長,很少氣急敗壞或咄咄逼人,可是那晚他讓人意外的是不僅出現在抗爭現場,他還直說他以市長身分出現在那個場合確實不宜,但基於民進黨政府以司法手段,豪不忌諱地進行政治迫害,那他也就不客氣了;更叫人感到意外的是,他在現場對群眾演說時突然話鋒一轉,提出了倒閣的倡議,這就使得原本只是政治抗爭的場景,突然變成了政治行動的主張,一下子就把原本的守勢作為轉換成了攻勢作為。
果不其然,第二天,各媒體的政治新聞、評論充斥著各種揣測,紛紛就蔣萬安的政治動機、政治目的等進行報導和評論。平心而論,蔣萬安17日夜晚的政治舉動確實很令人感到意外,與他過去的形象、行為模式確實有不小的差異。而以政治行為論來看,政治人物做出如此具重大意義的行為轉變,絕對是有政治計算的過程和目的,因此也就難怪各方的揣測和議論紛紛。
蔣萬安提倒閣案 對未來政治佈局將有重大影響
綜觀目前各方的揣測大致有以下4類:
1.蔣萬安有意參選即將於今夏舉行的國民黨主席改選,而17日的政治舉動有利於他的競選動員,具有「起身炮」的作用和效應。
2.不排除蔣萬安有意參與2028下屆總統大選國民黨黨內的提名角逐,因為只有把他的分量拉高到中央層級,才有可能參與總統層級的角逐,而倒閣這就是妥妥的中央議題。如果在黨內形成重大討論,那蔣市長就不只是蔣市長了。
3.也許1和2都是蔣萬安的目的,也就是2025拿下黨主席,2026成功連任市長,2027以主席的身分拿下總統提名並開始競選,2028成功取下政權。這一連串的勝利當然就可以造就一個「萬安盛世」。
4.第四種揣測則是配合台中市長盧秀燕參選下屆黨主席的計畫,換言之盧蔣形成政治結盟,挑戰現任黨主席朱立倫。這對蔣萬安來說,好處是減少明年連任市長的提名和輔選變數,而且還可以穩住盧秀燕,成為之後的備位共主,靜待東風。
倒閣後如立法院全面改選 在野席次還會過半嗎?
以上四種說法言之鑿鑿,都有一定的可能性。筆者對此雖有些拙見,不過為了客觀分析故先存而不論,我想先跳出政治動機和目的論,轉而思考:現在是最好的倒閣時機嗎?或者說,如要成功倒閣,需要哪些條件配合?
就倒閣時機來說,目前民進黨正在全面性的搞大罷免,雖然在網路論壇掀起不小風潮,不過因為動作太大,而且吃相難看,尤其是用司法手段威嚇反對黨、罷免行動進入校園,再加上綠營偏又碰上共諜案例連環爆,這對在野黨來說確實是倒閣、全面改選立委的好時機。再加上美國川普政府在搞關稅戰,更加使得政治環境充斥著不穩定性,一般來說這種政治環境有利於採取攻擊的一方。但是這裡頭也有一些變數,那就是台美之間的關稅談判條件為何? 如果條件苛刻造成人民生活痛苦指數升高,那對執政黨當然非常不利。可若是談判的效果不錯,美中之間的對抗熱度也下降,那就很不好說了。
另外就是條件的配合。目前國民黨在立法院有52席,加上無黨2席黨友,只有54席,要達過半57席才能倒閣;還差3席,這就需要同為在野黨的民眾黨加入倒閣行列。而目前民眾黨8席全是不分區,以該黨現在的體質,如果改選還能維持這個席次嗎?如果真要民眾黨支持國民黨的倒閣提案,那麼國民黨的政治籌碼是甚麼?民眾黨上下能同意嗎?
不過,蔣萬安的倒閣提案,確實不失是高招,可後續能否成局?那還要看後續的條件變化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