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蘇起請辭效應    台灣安全進入高風險期

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初在台海舉行「海峽雷霆-2025A」演練畫面。圖/取自央視網
大陸解放軍東部戰區4月初在台海舉行「海峽雷霆-2025A」演練畫面。圖/取自央視網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

2025年1月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國際防務研究員希斯(Timothy Heath)發表題為「中國軍隊的作戰準備令人質疑」報告,認為解放軍主要任務是維護中共政權,並非加強作戰能力,中國高層也沒有在為發動對台戰爭作準備。對於前美軍印太司令阿基里諾(Admiral John Aquilino)等將領近年都曾提出,「所有跡象都顯示,解放軍將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指示,在2027年前做好侵台的準備」,此報告並不認同此分析觀點。

值得關注是,2025年3月前國安會秘書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教授,宣布當初其所設定的三大目標並未有效達成,包括推動藍綠對話凝聚國內共識、促進兩岸和談及關注台灣安全議題,因而請辭台北論壇董事長一職。從民進黨取得政權後,歷經蔡英文到賴清德總統主政,國政治理已陷入社會治理危機、兩岸對立衝突加劇及國際空間陷入被壓縮化及邊緣化。

一、蘇起教授預判、三大目標未完成而請辭,預示著2027年後兩岸陷入戰爭高風險期

特別值得關注是,2022年時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綜整美國多方意見指出,未來5年、甚至10年將是美軍軍力轉型的空窗期,也是中共犯台的機會之窗。換言之,2027年至2032年期間台灣安全陷入高度戰爭風險期。如今蘇起請辭台北論壇董事長,宣稱三大目標難完成,這意味著台灣將面臨更為嚴重內政、兩岸及國際治理陷入危機及困境。

台灣政黨政治更形惡化,尤其最近藍綠政黨間彼此進行大罷免、反惡罷;兩岸敵意日益增加致對話更形困難,即令究竟是先觀光交流後對話、或先對話後觀光交流爭論加劇,僵持不下;至於台灣安全保障問題,英國經濟學人曾報導台灣已成為全世界最易爆發戰爭風險區域,甚至許多學者專家認為台灣正走向烏克蘭化,無論是民進黨採取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抗中戰略及建構脫中入北論,皆是屬於一邊倒的倚美論。

然因,台灣內部政黨政治因親中或反中路線爭論,民進黨標籤化國民黨具親中賣台行徑,扮演中共同路人及在地協力者角色,內政紛亂及兩岸敵意螺旋,使得台灣安全更具脆弱性及易傷性。儘管現任總統賴清德倡議勿存疑美論,採取倚美論及聯美抗中戰略,強化台積電對美投資、加強對美採購及軍購,宣布國防經費增加至GDP3%承諾、面對美對等關稅也不會採取報復性措施。儘管如此,仍然無法獲致川普政府防衛台灣安全承諾,美國對台政策仍然傾向戰略模糊。

二、中共對台軍事威懾頻率增加、範圍及力度增大,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嗎?

近年來國安局長蔡明彥曾至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曾宣稱,2024大陸對台實施聯合利劍-2024A、B等軍演,計執行40次聯合戰備警巡,藉擴增夜間訓練頻次、納入掃雷艦及登陸艦等輔戰艦船,謀提升晝夜間制空、制海作戰及多方向登陸能力。尤其是共機2024年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3070架次,較2023年1703架次增加近8成,加劇對台灣的威脅。這凸顯賴清德總統主張務實台獨論及兩岸互不隸屬論,刺激兩岸關係螺旋敵意及升高台灣安全風險。

針對2025年大陸對台軍事威懾,恐是無以復加。從2月中共海軍安徽艦兩棲攻擊艦編隊在台灣西南海域,進行無預警開設射擊訓練操演區,威脅台灣航道安全;3月17日首次單日2度實施聯合戰備警巡,4月1、2日更先後展開聯合演訓、海峽雷霆-2025A等對台軍演,擴大軍事威懾震撼效應。

同時,中共不斷變換灰色地帶侵擾手法,包括擴大運用無人機在台灣周邊偵巡演訓,海警船、海巡船、海調船、漁船、權宜輪等頻在台周邊、金馬周邊水域活動,其中海警船2025年截至3月21日為止,侵入金門水域編隊巡航已11次(2024年52次)、權宜輪在台灣北部及西南海域滯留,期間更疑似勾損台灣通訊海纜。

近期中共更是密集施放探空氣球,2025年截至3月19日為76顆,超出2024年水平,單日最多11顆,2024年共施放147顆,迫使台灣相應派遣跟監兵力,耗損應處資源及影響聯外通訊韌性。顯然中共加大對台政策反獨促統力度,擴增對台軍事威懾及灰色地帶作戰效應,加大反分裂及反干涉力度。

從民進黨政府角度來說,中共軍演主要目的為恫嚇台灣,並非要啟戰,目的仍在對內宣傳、對外宣示大陸對於台海情勢擁有絕對的主控權。甚至動員海警編隊在台海周邊以及外離島相關水域執法巡查,展現對台海地區的執法權及管轄權,試圖將台海問題內海化、內國化。

同時,民進黨政府也提出在中共軍事演習過程中,更是操作認知作戰,重點主要包括:「疑美論」,懷疑美國協防台灣的能力;「疑軍論」,質疑國軍自我防衛能力;「疑賴論」,質疑賴清德總統管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三、針對美國智庫所提出2027年兩岸發生戰爭衝突預言,兩岸學者如何看待?

2024年8月同樣是蘭德公司(RAND)完成美國防衛戰略報告直指,中國致力發展軍力,許多方面的進展正超越美國,美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力不再具有優勢。中國可能透過太空或網路能力,阻止美國介入區域衝突。此報告卻指出,同意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2024年3月在國會證詞。甚至報告宣稱「我們對美國在與中國的區域衝突中能否勝出沒有信心」,美國必須投入更多國防預算。

據《彭博》報導,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在2024年3月20日於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宣稱,儘管中國正面臨經濟增長趨緩挑戰;然近年其國防預算卻增加16%,超過2230億美元以上。同時,也指出中國解放軍長期持續演練對台軍事行動的相關手段,包括模擬實施海空封鎖包圍島嶼。

尤其阿基里諾直指「解放軍正在實現領導人習近平下令在2027年做好入攻台準備的指示」。先前2023年7月18日也在阿斯本安全論壇中提出,當台灣宣布獨立時,習近平最有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顯見,當台灣選擇急獨時會招來大陸急統,和統主旋律也會改弦易轍轉變為武統。

對於是否兩岸在2027年爆發戰爭討論,根據筆者訪談學者間意見,歸納持有以下觀點。第一種觀點為肯定論:認為2027年之前兩岸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極高。因為美國對大陸的經濟制裁,讓大陸經濟極可能暫時處於低迷時期。美國則通過對世界的勒索,有可能獲得發展的動力。設若如此,大陸會用台灣問題牽制美國的發展。尤其是,賴清德的政策方向和歐洲對台獨的縱容,讓大陸增加了解決台灣問題的緊迫感。

有位學者即指出,2027或之前解決兩岸問題,是習近平的政治理想抱負和追求的歷史定位。他用戰時狀態延續繼續執政,比其他方式更名正言順。也有學者指出:武力是台獨引起,時間由對台獨嚴重程度的判斷決定。從演訓的內容看,準備已就緒,隨時都可能。2027是選舉年,賴為連任極可能走極端從而引戰,若以此判斷,2027年台灣安全陷入高危。

第二種觀點是持反對論觀點:有位學者直指這絕不是嚴謹科學的研究結果。美國智庫有些經驗主義傾向和分析套路,還存在對出資方投其所好的可能性,故往往結論經不起檢驗。從大陸情況來說,幾乎是沒有充分依據的。另也有學者直指:除非賴清德實施法理台獨,不然,北京還是覺得時間對其有利,而且特朗普的全球加稅對中國利大於弊,所以還是不急於動武。

事實上,許多學者論及:大陸和平統一的方針並沒有改變,但是,賴如果執意走遠,後果難料、除非賴特勒作死,否則不會。不過希望他成為統一的最大功臣。也有學者指出:戰爭風險確實在上升。賴氏及民進黨當局一心走台獨道兩岸之間和統希望逐漸破滅。但美國方面的這個預言,難免有挑撥離間兩岸關係,火上澆油的意味。有關兩岸關係僵局化解,美國方面是重要的外部因素。

無論是持肯定論或反對論的說法,皆有一項共識是兩岸戰爭風險機率增大。有一位學者直指:兩岸發生戰爭應該是在動態的情況下發生,不會確是什麽時間。要看賴當局怎麽發展的情況而定。也要看國際和中美關系的情況,只要有合適的窗口期大陸會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台灣問題。另一位學者宣稱:只能說台海戰爭的機率上升中,但臨界點在哪,仍須視當時其他條件。中共其實不急,也不想動武,但台獨別誤判中共在能力上不能。也有學者宣稱:在目前台海局勢走向高度不確定的情勢下,不好下結論。

四、兩岸戰爭最高風險不是2027年,反而是2027至2032年印證蘇起教授預判嗎?

總結而論,關於2027年是否兩岸將爆發衝突或戰爭,從訪談中歸納:一、這是美方策略製造中國威脅論,增加台灣購買武器。二、這是動態性發展,隨賴清德總統是否主張法理台獨時間而定。三、大陸仍主張和平統一,統一並無時間表,大陸當局並無對台動武此規劃,但確實兩岸戰爭風險增加。

誠如一位學者所提出,目前判斷中共2027年可能動武和不動武可能性,其機會皆存:(一)動武可能原因:1.習近平第三任期結束,習對統一有迫切感;2.建軍百年;3.中國內部促統壓力大
;4.經濟環境不佳,對台動武轉移壓力;5.趁美國在印太架構完成前動手;6.台灣空軍、海軍戰力完成換裝前動手。

(二)不動武可能理由:1.習近平軍中勢力不穩(苗華、林向陽、何衛東去職);2.習健康不佳;3.習的權力不穩固;4.當前優先解決是中美貿易(關稅)戰、大陸經濟問題,台灣問題不是優先問題;5.兩岸問題鑰匙在中美問題;6.關稅大 戰伊始,大陸要盡速拉幫結派,不能讓歐盟、日、韓等有疑慮;7.俄烏戰後重新評估對台作戰模式;8.共軍自懲越戰後缺乏實戰經驗。

綜合以上所論,2027年應不是兩岸關係發展最危險一年,而是2028年後若賴清德繼續執政其風險增加。而判定2032-35年期間風險較大,主要是兩個一百年之間2021年是建黨百年、2049年是建國百年,2035年是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規劃年。

至於2027年是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年及習近平主席是否邁入第四任關鍵年,未來中國領導人反獨促統壓力越來越大,除非台灣宣稱走向法理台獨及建立正常國家,直接公開挑戰反分裂國家法,否則兩岸爆發全面攤牌機會不大,但確實是戰爭風險機率增加。至於台灣真正要面對風險危機期,應是在2027年後,特別是2032至35年間,兩岸關係恐會有大結構性變化。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