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中國大陸成功試爆「非核氫彈」訊息引爆網路。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指出,大陸科研人員在某試驗場引爆一枚2公斤爆炸裝置,瞬間釋放大火球溫度超過攝氏1000度,持續時間長達2秒以上。用爆炸威力換算,相當於同等質量TNT炸藥的15倍,這枚爆炸裝置沒有採用核材料,也沒有發生核裂變鏈式反應,媒體稱之為「氫基爆炸物」。
就爆炸威力來判斷,這款爆炸裝置實力不容小覷,可以想像是一款「非核氫彈」,也可以視為威力等同於核武器,但又不產生核汙染的常規傳統武器,就是一種以氫氣為基礎的爆炸物,如果真實可靠,中國大陸在傳統武器領域將有重大突破,有可能徹底改變未來作戰模式。
所謂「非核氫彈」新型爆炸裝置,實際跟核武器毫無關聯,它是基於氫化鎂材料打造的化學爆炸裝置。在常規炸藥觸發下,氫化鎂能夠瞬間熱分解,釋放出大量氫氣並引發劇烈燃燒,同時形成持續高溫火球。
其實氫化鎂工作過程包括兩個階段,首先是熱分解反應釋放大量氫氣,其次燃燒反應釋放氫氣和空氣中的氧氣劇烈反應,然後產生持續高溫火球。
和傳統TNT炸藥依靠衝擊波殺傷不同,這種爆炸裝置更偏重於持續熱效應,也就是用高溫摧毀一切。2公斤氫化鎂裝置產生的爆炸威力,相當於30公斤TNT炸藥,而且熱效應覆蓋範圍是TNT的15倍。
試驗中爆炸後的燃燒持續2秒,相比傳統爆炸能夠瞬間產生衝擊波,能量爆發時間越短威力越大。顯然這種爆炸裝置更像燃燒彈,或者一種新型溫壓彈,瞬間吸取周圍空間氧氣,通過高溫高壓以及窒息方式迅速消滅敵方人員。
相比傳統新型「氫彈」體積更小,威力卻更加強大,可以瞬間消滅掩體中的敵軍。而且它的應用範圍很廣,可以研製新型反艦飛彈、航空炸彈,甚至作為新式燃料推進劑等。
比如將反艦飛彈彈頭換成氫化鎂戰鬥部,針對現代軍艦普遍使用的鋁合金上層建築,可以在命中瞬間產生持續高溫燒穿熔化。以美軍伯克級驅逐艦(Arleigh Burke class destroyer)為例,艦橋採用鋁合金在800攝氏度下將喪失結構強度,持續燃燒還可以讓高溫通過通風系統進入艙室,艦內人員將直接喪失戰鬥力。
此外也可以研製氫化鎂小型炸彈,由無人機、戰鬥轟炸機,或者轟炸機攜帶投放,對機場、高價值軍事目標實施打擊,產生的高溫可以燒穿一切。
如果將氫化鎂作為推進劑,可以使魚雷航程成倍提高,不僅可以打的更遠更快,還可以有效規避聲納探測。
此外現代電子設備、輕型裝甲、地下工事等,對這種持續無孔不入的高溫完全沒有抵抗力,再加上成本僅為傳統溫壓彈的千分之一,可以說它是最便宜的「非核氫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