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號24日啟航 港澳太空人明年蓄勢待發

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介紹,執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由陳冬(中)、陳中瑞(右)、王傑3名太空人組成,陳冬任指令長。圖/取自中國網
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介紹,執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由陳冬(中)、陳中瑞(右)、王傑3名太空人組成,陳冬任指令長。圖/取自中國網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今(23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發航天辦言人林西強正式宣布,神舟二十號載人太空船將在明天(24日)下午5時17分,搭乘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次發射恰逢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不僅是神舟系列飛船首次在紀念日執行任務,更呼應55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的歷史里程碑,象徵中國航天事業從地面到深空的跨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言人林西強正式宣布,神舟20號載人太空船將在 24日下午5點17分發射。圖/取自央視新聞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言人林西強正式宣布,神舟20號載人太空船將在 24日下午5點17分發射。圖/取自央視新聞

太空人揭曉:陳冬三度出征

據介紹,神舟二十號飛行乘組由3位航天員(太空人)組成:指令長陳冬、航天員陳中瑞與王傑。作為中國航天員中的資深人物,陳冬曾成功執行神舟十一號(2016年)和神舟十四號(2022年)任務,累積豐富的在軌經驗。此次是他第三次飛赴太空,時隔兩年再擔任指令長,展現其在任務指揮與應急處理的卓越能力。

此外,根據發言人介紹,陳中瑞與王傑是第三批航天員中的新面孔,首次執行飛行任務。陳中瑞入選前是空軍飛行員,具備出色的飛行技能與心理素質;王傑則來自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曾是航天工程師,其技術背景為任務增添專業深度。發布會發言人表示,三人已完成高強度訓練,狀態最佳,將於航天日當天整裝出征。

任務目標:太空站運營新階段

神舟二十號是中國空間站(太空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五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啟動以來的第35次飛行任務。據介紹,任務主要目標包括幾個重點=:

1.在軌輪換: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交接,駐留空間站約6個月,確保空間站連續運營。

2.科學實驗: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試驗,涵蓋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等領域,推動技術突破。

3.出艙活動:執行航天員出艙任務,進行空間站外部維護與設備升級。

4.設備安裝與回收: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艙外載荷與設備,並回收相關實驗數據。

5.貨物進出艙:完成物資補給與廢棄物處理,保障空間站長期運行。

 

神舟20號太空船即將發射,央視將全程緊盯明天(24日)的發射全程。圖/取自央視

神舟20號太空船即將發射,央視將全程緊盯明天(24日)的發射全程。圖/取自央視

發言人強調,這些任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空間站的科學研究能力與運營效率,為未來太空探索奠定基礎。目前,長征二號F火箭已進入最後準備階段,即將加注推進劑,發射場各系統運行穩定,任務按計劃穩步推進。

4月24日是中共定的「中國航天日」,源於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標誌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具備獨立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神舟二十號選擇這天發射,既是對中國航天歷史致敬,也彰顯在太空站時代的自信與雄心。發布會現場展示神舟二十號任務標識,融合了空間站、飛船(太空船)與航天員元素,象徵團結與探索精神。

港澳載荷專家:2026年或迎歷史突破

發布會還透露一項備受矚目的進展:香港與澳門各一名「載荷專家」已入選第四批預備航天員,最快2026年執行飛行任務。

所謂「載荷專家」(Payload specialist),算是太空人按任務分類的其中一種,指在太空站中進行科學與應用研究等實驗工作的研究人員。在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時,載荷專家主要負責太空實驗/試驗研究、操作和使用太空實驗設備、配合飛行乘組其他航天員開展站務管理等日常工作。

發言人稱,這些港澳航天員自2024年入隊以來,迅速適應高強度訓練環境,表現出色,目前正接受航天專業技術課程,包括空間科學實驗操作與艙外活動模擬等。據悉,香港載荷專家之一為警隊總督察黎家盈,她擁有博士學位,具跨學科背景,雖未獲官方正式確認,但其參與訓練消息已引發廣泛關注。港澳航天員的加入,標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中的新突破,也為兩岸四地科技協作開啟新篇章。

目前媒體傳出明年香港首批太空人,可能包括前警隊總督察黎家盈,她擁有博士學位,具跨學科背景,曾獲前太空人楊利偉讚譽。圖/取自搜狐網

目前媒體傳出明年香港首批太空人,可能包括前警隊總督察黎家盈,她擁有博士學位,具跨學科背景,曾獲前太空人楊利偉讚譽。圖/取自搜狐網

這位被稱「黎博士」的香港女專家,根據港媒報導,曾是香港警隊特殊部門的總督察,擁有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她的職業生涯充滿反差:一邊是維護城市安全的警徽,一邊是實驗室裡的量子計算模型。這種複合背景恰恰成為她入選的關鍵——載人登月任務需要既能應對極端環境、又精通尖端科技的全能型人才。大陸前太空人楊利偉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到這位神秘的「女太空人」,對其讚譽有佳。

神舟二十號的發射是中國空間站建設又一里程碑。自2021年天和核心艙入軌以來,中國空間站已進入全面應用發展階段,累計開展數百項科學實驗,涉及醫學、物理、材料等多領域,成果惠及全球。

此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國際合作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如與歐洲航天局聯合開展實驗項目。專家指出,神舟二十號任務將進一步驗證中國在長期載人航天與空間站運營中的技術優勢,為未來月球基地與火星探索積累寶貴經驗。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