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巴斯夫、西門子加碼中國:貿易戰中投下信任票

日本豐田汽車已與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投資146億人民幣建設一座專門生產Lexus品牌的電動車工廠。圖/取自搜狐網
日本豐田汽車已與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投資146億人民幣建設一座專門生產Lexus品牌的電動車工廠。圖/取自搜狐網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戰,導致全球貿易局勢動盪,不過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多家跨國企業逆勢擴大對大陸市場的投資,來自日本、德國、甚至美國的汽車、醫藥、化學等行業巨頭,仍選擇大舉投資,打破外企普遍觀望態度,為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

豐田、日產、第一三共領銜投資 新能源汽車成焦點

報導指出,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汽車成為外資在華投資的領頭羊。豐田本月22日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總投資146億元(人民幣,下同),在上海建設一座專門生產Lexus品牌的電動車工廠。據悉,這是自川普發動關稅戰以來,外資企業在華宣佈的最大單筆投資之一。項目預計今年6月動工,2027年首台車下線,以滿足大陸市場對高端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此外,豐田本月15日也和四川蜀道投資集團及蜀道裝備科技簽署協定,投資2.36億元成立氫燃料電池合資企業,進一步深化在中國新能源領域的佈局。這些投資被視為對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回應,顯出豐田對中國市場長期潛力的信心。

另一日本汽車巨頭日產,也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展現雄心。《南華早報》說,日產不僅攜全新電動車型亮相,還宣佈將中國組裝的電動車出口至多個海外市場,積極應對全球貿易中的關稅挑戰。日產強調,將加強與中國本土夥伴的合作,根據市場需求強化產品組合,鞏固其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

同時,日本製藥龍頭第一三共集團18日在上海「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推進會」上宣佈,投資10億人民幣建設生醫生產基地,採分段生產模式,專注尖端生物醫藥產品的研發與製造。該項目也突顯上海外資投資熱點的吸引力。

德、美企業加碼投資 產業鏈多處並進

除日本企業外,報導說,德國和美國企業也擴大在華投資。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集團本月初宣佈投資5億元,擴建位於浦東的Cellasto工廠,預計2027年投產。該工廠將為中國電動車行業提供先進降噪、減震及舒適性解決方案,總產能將提升近70%。巴斯夫副總裁、浦東基地總經理徐毅斌表示,這是巴斯夫該技術在中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將助力中國電動車產業的高速發展。

巴斯夫Cellasto工廠擴建啟動儀式4月14日在巴斯夫浦東科技創新園舉行。新設施將配備現代化模具生產線,計畫2027年建成投產。圖/取自上觀新聞網

巴斯夫Cellasto工廠擴建啟動儀式4月14日在巴斯夫浦東科技創新園舉行。新設施將配備現代化模具生產線,計畫2027年建成投產。圖/取自上觀新聞網

德國西門子醫療也在本月3日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簽約,建設其全球第六個、中國第二大分撥中心,並設立區域醫療創新與賦能中心,進一步支持其在中國醫療設備市場的快速增長。

在深圳,美國風投公司暨初創企業加速器璞躍(Plug and Play)於15日啟動大灣區國際創新中心,聚焦人工智慧、綠色科技等新興產業。該中心將提供創新空間、技術投資及產業交流平台,推動更多國際創新企業落地大灣區。

面對美國關稅戰壓力,中國政府採取多項措施穩定外資信心,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淩激23日主持外資企業圓桌會議,與80餘家外資企業及外國商會代表交流,討論美國關稅對在華投資與運營的影響。淩激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損害全球貿易秩序,嚴重衝擊供應鏈穩定,並表示中方將堅決反制以維護自身利益及國際公平正義。

淩激說,中國將持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切實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通過政策支持和問題解決機制,保障外資企業在華經營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近期,中國承諾進一步開放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消除製造業准入壁壘,並改善營商環境。上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全球企業高管,重申中國捍衛全球化的決心,並承諾為外企提供更優越的經營環境。

今年3月28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排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代表時說,「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圖/取自北青政知新媒體

今年3月28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排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國際工商代表時說,「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圖/取自北青政知新媒體

儘管外資投資不斷,但挑戰依然存在。報導說,今年首季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8%,至2692億元,延續202427.1%的劇烈跌幅,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2024年,外企及來自港澳台企業,平均利潤也下降1.7%

《南華早報》援引《華爾街日報》說,川普政府企圖通過關稅豁免,施壓70多個貿易夥伴限制與中國的經濟往來,以削弱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談判地位。部分企業已受影響,如韓國LG能源解決方案推遲在江蘇和浙江的鋰電池回收工廠計劃。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副院長聶日明表示,在外部環境劇變形勢下,外資企業留駐及發展對中國至關重要。他說,「中國需要留住並吸引更多企業,以展示穩定、開放的營商環境。儘管外資增長難回到高點,但外企對中國經濟的技術轉讓、就業創造及產業升級貢獻不容忽視。

《南華早報》說,在川普關稅風暴與貿易保護主義雙重壓力下,豐田、日產、巴斯夫、西門子等跨國企業的投資,除表明對中國市場潛力的認可外,也為全球供應鏈穩定注入動力,也證明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吸引力依然強勁。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