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祭稀土管制美高層陷恐慌 庫存只剩60天 供應鏈陷危機

美國對中國稀土高度依賴,限制出口稀土已讓美國經濟、甚至電子軍工產業等陷入危機。圖/取自中新網
美國對中國稀土高度依賴,限制出口稀土已讓美國經濟、甚至電子軍工產業等陷入危機。圖/取自中新網

《華盛頓郵報》24日披露,中國大陸本月初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迅速引發美國聯邦政府高層強烈恐慌,包括白宮國安會、國家經濟委員會、經濟顧問委員會、商務部、能源部及貿易代表辦公室等已緊急召開內部會議,研擬因應措施。據報導,主要美企庫存最多60天,恐讓供應鏈陷入危機。

北京的反制行動源於美國總統川普不斷加徵中國關稅,這場愈演愈烈的貿易戰不僅在外交與經濟層面升溫,更將戰線擴及至軍工、科技與電動車等戰略產業的原料供應面。

稀土:美國產業的「阿基里斯之踵」

稀土是一組包括17種金屬元素總稱,廣泛應用於軍事無人機、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風力發電機、電動車電池、精密光學與醫療設備等領域。全球約9成稀土的開採與精煉集中於中國大陸,美國對其中重稀土依賴度高達92%。

「這正快速成為美國的致命弱點」,《華郵》引述美前拜登政府能源部副主任佛比斯(Ashley Forbes)指出,「有時整條供應鏈只靠一種材料維持,而該材料的唯一來源就是中國。」

SAFE組織(Securing America’s Future Energy)政策高級分析師歐蘇爾(Zoe Oysul)說,一些企業的稀土存量最多僅能支撐40至60天。若中國繼續拒批出口申請,這些企業將面臨全面停產,「他們不確定當存貨耗盡時,是否還能繼續運作。」

儘管美國早在多年前就意識到對稀土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並曾推動建立自主供應鏈,但因產業利潤低、環境成本高,加上企業長期遊說抵制進口限制政策,導致產業基礎脆弱,如今面對中國的突襲式限制,顯得極被動。

報導引述至少3位知情官員透露,白宮正考慮一系列緊急應變方案,包括加快國內稀土提煉加工項目資金投入、簡化許可程序,及與友邦協商建立稀土貿易協議,以分散對中依賴。

但華府智庫戰略國際研究中心(CSIS)關鍵礦產專案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表示,這是結構性問題,不能只靠臨時措施應付。「若美國不真正著手重建完整的供應鏈,這場危機將反覆發生。」

根據澳洲礦業企業Cove Capital執行長阿陶斯(Pini Althaus)預估,若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重建稀土供應鏈至少耗時10至15年。他說,中國對稀土的掌控早在貿易戰爆發前就已武器化,現只是「寫在牆上的警告正式降臨。」

阿陶斯表示,不只美國企業在急尋替代來源,歐盟也面臨自身稀土短缺預警,企業同樣陷入供應壓力。「現在我們看到一波公司正大舉接洽中國以外的供應鏈開發者,但供應壓力只會加劇。」

川普「破壞式突圍」:准深海採礦引發國際譴責

在中方制裁措施下,美國總統川普24日簽署行政命令,允許開發美國近海的深海礦產資源,以挽救戰略供應鏈。這項命令允許企業進行深海採礦,企圖重奪在關鍵礦產領域的主導權。然而,此舉卻被外界視為對全球海洋生態的重大威脅,引發盟國與國際機構的強烈譴責。

對川普擬開放深海採礦,海洋生態學家多反對,但像加州新創公司「Impossible Metals」這樣的公司,一定躍鑃欲試,圖為這家公司4月向政府申請在美屬薩摩亞鄰近深海採礦。圖/取自 NRDA X

對川普擬開放深海採礦,海洋生態學家多反對,但像加州新創公司「Impossible Metals」這樣的公司,一定躍鑃欲試,圖為這家公司4月向政府申請在美屬薩摩亞鄰近深海採礦。圖/取自 NRDA X

「這是對國際規範公然蔑視」,美國加州大學海洋實驗室主任麥考利(Douglas McCauley)批評言,「如果美國選擇不遵守既定的全球規則,中國就會打敗我們。」據知,此命令可能推翻聯合國海洋法相關限制,對深海生態系統造成無法逆轉的連鎖反應。環保團體表示,深海採礦釋放的有毒重金屬將毀滅性地影響海洋生物,甚至危害人類食物鏈安全。

佛比斯還警告,美國目前的戰略物資儲備已遠不如冷戰時期,「當時我們儲備了價值500億美元的物資,如今僅剩約8億美元,這種差距令人難以置信。」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