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即將屆滿百日,川普團隊計畫於美國當地時間29日在密西根州舉行慶祝大會,並將宣告未來更多的改革措施。英國《經濟學人》指出,川普去年的成功主要來自其「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背書,但是川普執政百日許多政策充滿爭議,也讓他的支持率嚴重下滑,更給美國帶來嚴重長遠的傷害,而他的美國製造的美夢也同樣難以實現。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專文指出, 在20世紀40年代末,美國佔據了全球製造業產出的一半以上,成為世界工業領頭羊。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一地位逐漸被削弱。川普試圖通過提高關稅和鼓勵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以重振製造業。儘管一些企業,已宣布在美國投資建廠,但這一戰略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就是勞動力短缺問題。美國製造業的熟練工人嚴重不足,焊工、電工和機械操作員等職位難以填補,導致許多工廠無法滿載運營。例如,台灣的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晶片工廠建設,就因當地勞動力短缺而推遲。即使提供高薪資,也難以吸引到足夠的工人。另外,由於過度監管、環保抗爭和缺乏按時完工的行動力,也讓建廠工程不是延遲就是乾脆取消,在美國設廠的難度超過川普的想像。
還有美國的基礎設施老化問題嚴重。許多電網建於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目前已達到或接近使用壽命,導致停電頻繁。交通基礎設施也亟需升級,三分之一的橋樑需要更換或修復。這些問題都限制了製造業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川普的關稅政策提高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進口價格,增加了製造業的生產成本。此外,政策的反覆無常使企業難以做出長期規劃,進一步抑制了投資意願。
儘管如此,川普仍堅信徵收關稅有助於美國製造業復興,並聲稱即使短期內讓美國人承受「一些痛苦」,長遠而言是值得的。他或許不在意短期民調下滑的警訊,除非他真的尋求第三任的連任,但機會不大,而共和黨其他政治人物仍需面對選民,尤其是那些因經濟不安而搖擺不定的選民。若經濟惡化,這些候選人恐將成為第一線的政治犧牲品。
《經濟學人》指出,川普第二任期的頭100天堪稱當代最激進的總統改革,意圖徹底重塑美國的經濟、政府、文化與外交政策。他的政策大刀闊斧,幾無節制,卻也讓美國遍體鱗傷。雜誌甚至以一隻掉羽毛、纏繃帶的老鷹作為封面,象徵川普對美國的傷害。
川普遭遇多方勢力阻撓與反撲,《經濟學人》認為,川普已經對美國的制度、盟友、道德地位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他後續還可能以更猛烈的態勢打擊既有建制,利用已經政治化的美國司法部迫害對手,煽動恐懼及衝突;在國外,他可能在格陵蘭、巴拿馬發動挑釁進一步破壞盟友關係,《經濟學人》最後指出:「美國不會再回到100天前,而川普還有1361天。
Donald Trump has already done lasting harm to America. Will his revolutionary project succeed? https://t.co/PCpx0j4ZEK pic.twitter.com/HPr630bLqT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April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