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美日關稅談判 降稅幾趴不是重點

真正考驗石破茂的不是日美關稅數字問題,而是如何在川普「以美國優先」的壓力下,守住日本產業的基本經濟利益。圖/日本首相官邸臉書
真正考驗石破茂的不是日美關稅數字問題,而是如何在川普「以美國優先」的壓力下,守住日本產業的基本經濟利益。圖/日本首相官邸臉書

武成/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特約研究員

 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4月底即將再度赴美,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展開第二回合關稅談判。這場談判,幾乎可以斷言是半世紀來最嚴峻的美日貿易總清算,自民黨過去宣稱是「改革聖域」的農業部門利益,恐怕也需棄守,但這並不代表日本就此門戶大開,要割地賠款讓出租界。

 1992美日貿易談判,CIA監聽日本代表

 4月16日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因頭戴「讓美國再次偉大」的MAGA帽子,遭到最大在野黨魁野田佳彥批評是「朝貢外交」;野田質疑,為什麼不戴著「讓日本再次偉大」的帽子應戰?野田夸夸其談的理由在於他端出了1995年的「日美汽車交涉」談判為例,要求自民黨好好學習當年的通產大臣,後來擔任首相的橋本龍太郎的氣魄。時任美國貿易代表署代表Mickey Kantor在媒體前贈送了一把竹刀給橋本並表示:「劍道象徵勇氣、公正、信賴,忍耐精神,跟您非常的匹配」,橋本龍太郎當著記者的面,將刀口對準了自己咽喉,被解讀是隱喻美國難纏,以及美日貿易摩擦的險峻。

無論是橋本的激情演出,或當年長達22個月的美日貿易交涉,基本上跟「勇氣、公正、信賴,忍耐」的武士道精神沾不上一點邊;談判後期,美方不堅持強制以數字化管理的方式,監視非關稅障礙的改善狀況,日方則同意在美擴大生產;看似皆大歡喜,不到半年竟爆出CIA每日監聽橋本龍太郎與通產省的對話,鉅細靡遺的稟報給美國貿易談判代表Mickey Kantor,而且是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親自下令監聽。

 川普談判策略:分而治之,先拿日本開刀?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政府所擬定談判框架,將以「每週六國、三週十八國」的節奏,逐步推進關稅談判。日本很可能是第一位的談判對手,川普政府使出分批談判策略,一方面製造時間壓力,讓各國之間產生競爭心態,各國可能為了逃避關稅,觀察日本的反應,而對美國提出更好的條件。

川普先前在社群媒體上羅列八大非關稅作弊指控,其中「貨幣操縱」、「農業技術標準」(如基改作物)、「出口補貼」等三項,據了解日方都有技術處理的空間。就算是所謂汽車安全標準,牽涉日本汽車出口美國市場核心競爭力,日方也有「調整」的空間。美日兩國已經針對關稅搏鬥半個世紀,只要美方僅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按照歷史經驗,日本總是願意讓步。

1995年的談判結果顯示,美方準備在談判破裂時,對日本進口的高級轎車徵收100%報復性關稅,最後並沒有成真。2025年川普總統試著把安全保障與關稅混為一談,對自詡為安保政策專家的石破茂而言,也不致淪為手無寸鐵的兒皇帝。真正考驗石破茂的不是日美關稅數字問題,而是如何在川普「以美國優先」的壓力下,守住日本產業的基本經濟利益,讓國家不要繼續倒退?安倍經濟學讓資本的資金逃出國內,產業獲利收縮,只能靠觀光賺錢;加上日本長期以來缺乏培育理工人才,過度重視文法商科,東大畢業的一流人才都去考公務員,整批進入霞關,成為終身雇用制下的高級文官;退休後又再轉到私人企業當顧問,這群人所代表的官僚利益,現在無法具體展現在國家競爭力上,只能被動因應,成為「金融遊戲玩不贏華爾街、高科技沒有矽谷」的日本。

 美日經貿談判關乎石破茂下台

 第二個考驗是國內政治,石破茂必須要抵擋來自在野黨的夾擊,或許「立憲民主黨」還不成氣候,但如果「國民民主黨」、「日本維新會」等在野勢力群起而攻之,加上「自民黨」內對石破支持基礎薄弱,石破茂毫無攏絡保守派的本錢,如果在美日貿易壁壘對決上毫無表現,幾乎只有下台一途。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的「戴帽說」,引爆輿論風暴,逼得石破茂不得不重申「談判非越快越好」;石破茂也公開坦言,最終結果將由他與川普親自拍板定案。美日關稅談判看似經產省與USTR的角力,但背後是國家機器的對決;雙方都是說檯面上的話,做檯面下的事情!歷史經驗顯示,日本從來也不會被美國趕盡殺絕。不過,趁著日本首相支持度低迷時,美國出手搞垮政權,換上另外一個更親美、更聽話的人出線,則是一再重演的「美日關係」醜陋劇情。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