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美國公債信譽崩壞:川普最大危機

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認為,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百日,實施荒謬的「對等關稅」等措施,帶給全球經貿體系極大的震盪。圖/取自MSNBC YT頻道
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認為,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百日,實施荒謬的「對等關稅」等措施,帶給全球經貿體系極大的震盪。圖/取自MSNBC YT頻道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百日,實施荒謬的「對等關稅」等措施,壓迫貿易夥伴進行貿易談判,帶給全球經貿體系極大的震盪。然而此舉也將對美國進行反噬,其中又以美國公債衝擊最為可觀。

美國公債由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進行擔保,被視為「無風險資產」,是全球最具信譽以及流動性最高的資產之一,所以成為各國央行、退休基金、銀行與保險公司配置資產的重心。當經濟動盪與股市崩盤時,資金就會流入有「資產避風港」稱號的美國公債上。

美國解決財政問題的方式是以債養債

縱然美國操弄美元作為國際主要流通的貨幣,卻也帶給美國諸多負面影響。但美國卻善用其優勢,獲取他國難以獲取的利益。最明顯的依據就是「現代貨幣理論」:美國執政者認為,擁有發行主權貨幣的國家,可以不管赤字,忽視財政紀律,透過舉債解決社會問題,國家只要大量印鈔票,就可將財政赤字貨幣化。

2021年疫情期間,拜登總統大筆一揮簽署1.9兆美元紓困法案,就能讓多數美國民眾每人領取1400美元紓困支票,就是最好的案例。反正公債到期後,再發行新的公債即可解決。以至於美國公債的規模不斷擴張,至今已高達36兆美元,2024財年美國公債的利息支出達到1.1兆美元,正式超過美國的國防支出。

長久以來,在強勢美元的體制下,美國的長期投資公債幾乎只漲不跌,且可享有穩定的獲利。但是近年來,這樣的趨勢正在悄悄改變中。2022年美國矽谷銀行破產事件殷鑑不遠,矽谷銀行近1,600億美元資產中,有1,000億美元投資於美國公債,聯準會的暴力升息導致公債價格劇烈波動,竟然使矽谷銀行走上破產之路。

尤有甚者,美國財政狀況持續惡化,已讓二大國際信評機構將美國債務評等,自最高等級的AAA,調降至AA+。近期並發出警示,若美國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還可能會將美國信用評級再調降一級。

此外,美國公債主要持有人為外國投資人,十年來持有美債比例也逐漸下滑,由43%下降至33%,顯示各國央行等投資人,已開始對美債的前景感到擔憂。

川普實施對等關稅時,不僅引發股市崩跌;更罕見的是,美元與美債竟同步走跌,避風港的角色似乎已經不復存在,各國不僅不買入美國公債,還進行拋售。導致公債殖利率大幅飆升,寧願選擇沒有利息的黃金,使得黃金價格不斷地創下歷史新高。也讓態度極為強硬的川普,也不得不暫緩對等關稅九十天。

美國還想藉由貿易談判,壓迫主要逆差國的貨幣升值,讓美元走弱,以提升美國的製造業國際競爭力。殊不知,美元走貶形同美國資產價值惡化,持有美國公債價值縮水,長期具有的安全與保值等功能喪失,資金避風港地位也將弱化,勢必會引發市場上公債投資人進一步拋售公債。

台灣以外匯存底大量購買美國公債堪憂

倘此一趨勢持續發展,美國公債信譽掃地,市場上願意購買的投資人將愈來愈少,美國公債過去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難以為繼,舊債到期之後,新債乏人問津,導致殖利率飆升,借債成本高不可攀。

我國央行外匯存底部位中有高達8成是美國公債,媒體推估,截至2025年2月底,台灣外匯存底約5,775.84億美元,用八成計算,大約是4620億美元投資於美國公債。美國公債已不再是最安全的資產,風險大幅提高,央行也該重新思考我國資產配置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