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門」醜聞後防堵貪腐 歐洲議會加強遊說監管

歐洲議會收緊對遊說活動的規範。所有代表外部機構進入歐洲議會大樓進行遊說的人士,必須啟用識別證,並登記到訪目的。圖/取自歐洲議會臉書
歐洲議會收緊對遊說活動的規範。所有代表外部機構進入歐洲議會大樓進行遊說的人士,必須啟用識別證,並登記到訪目的。圖/取自歐洲議會臉書

在「卡達門」(Qatargate)這起金錢收買政治影響力的醜聞爆發逾兩年後,歐洲議會收緊對遊說活動的規範。自5月1日起,所有代表外部機構進入歐洲議會大樓進行遊說的人士,必須啟用識別證,並登記到訪目的。這項規定目的在於「卡達門」事件後,更清楚掌握誰與誰接觸。然而,此舉也引發遊說團體批評,認為新規定過於繁瑣且實質幫助有限。

「卡達門」是2022年底爆發的歐洲議會貪腐醜聞,核心指控是與歐洲議會有關的人士涉嫌收受卡達提供的金錢或禮物,以換取為其發聲。事發後,比利時警方突襲布魯塞爾多處住宅與辦公場所,逮捕多名嫌疑人並查扣大量現金。後續又揭露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也牽涉其中。「卡達門」成為歐盟史上最嚴重的貪腐危機之一,後續也促使歐洲議會加強遊說透明規範與道德監督。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負責議會內部事務的歐洲議會議員安哲(Marc Angel)表示:「卡達門之後,我們認為透明度至關重要。無論是企業界或非政府組織的代表,我們都必須清楚他們會見了誰、進議會的目的為何。」

過去,遊說人士憑官方識別證可自由進出議會,如今每次進入都必須在入口處以感應裝置啟用證件,並申報會見對象(如議員或工作人員),或是否參加議會內的會議或活動。這項要求透過電子郵件於上月通知所有已註冊遊說人士。一旦啟用識別證,便可通過安檢與一般出入口。

相關資訊將由議會安全部門保管並保持機密。安哲補充說:「一旦發生問題或啟動調查,我們就能追溯誰與誰會面,以實現透明並釐清責任歸屬。」

事實上,歐洲議會議員早已被要求將與遊說人士的會議登記於議會網站。

歐洲議會發言人表示:「這些變革是議會近年採納的廣泛改革措施之一,用意在強化廉潔、獨立與問責,同時保障議員自由行使職權的權利。」然而,此舉也引發遊說團體批評,認為新規定過於繁瑣,並無實際助益。

歐洲事務專業人士協會(Society of European Affairs Professionals)主席布朗(Emma Brown)說:「這套制度只是徒增行政程序,毫無益處。遊說人士早就全面註冊,每日啟用與訪問申報只是多此一舉。」

該措施由歐洲議會領導層於去年3月通過,不僅適用於現任遊說人士,也涵蓋前議員與一般訪客。

2022年的「卡達門」案件中有20人被起訴。但該案受限於司法程序糾紛,迄今仍未開庭。今年3月又爆發「華為門」(Huaweigate),這個新醜聞再次撼動歐洲議會,比利時聯邦檢察官辦公室表示,4月初已有8人被控涉入此案,罪名包括行賄、洗錢及參與犯罪組織,案件仍在調查中。

調查人員正在釐清,是否有華為代表或遊說人士為促進其5G電信技術利益,而向歐洲議會議員提供賄賂或饋贈。華為則強調,其政策是對貪腐「零容忍」,並表示:「如同過往,我們致力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與規範。」醜聞爆發後不久,歐洲議會便禁止為華為工作的遊說人士進入。

為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歐洲議會與歐盟機構還在2024年初同意成立一個統一的倫理監督機構,以強化執行力與問責,但該機構目前已陷入政治紛爭。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