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婚育現象1】不婚年代來臨!五個婚姻支柱都動搖

大陸目前單身人口高達2.39億,顯示婚姻正在失去市場,對比以往的觀念,如今婚姻已成了可有可無的選擇。圖/取自新華社
大陸目前單身人口高達2.39億,顯示婚姻正在失去市場,對比以往的觀念,如今婚姻已成了可有可無的選擇。圖/取自新華社

生育率大幅下降,結婚人數連續9年降低,離婚率逐步增加……,21世紀的中國大陸,「婚姻」還被視為重要的人生大事嗎?研究發現,過去支撐人們走入婚姻的五大支柱——愛情、傳宗接代需求、輿論壓力、陪伴需求以及經濟原因一一都動搖,使得大陸愈來愈走向「不婚年代」。

婚姻正在失去市場

青山資本2023年度研究報告「婚姻,可有可無的選擇?」一開頭就用3組數據說明「婚姻正在失去市場」:首先,大陸目前單身人口高達2.39億,是美國總人口的70%,英國總人口的3.6倍、日本總人口的1.9倍;其次,大陸結婚的人更少也更晚了,2013年有1346.9萬對男女結婚,但2022年僅683.3萬對,下降了50%之多!相較之下離婚的人數變化幅度則很小,2013年是350萬對,2022年是287.9萬對;最後,終身未婚比例上升,2010年大陸男性終身未婚比例是3.17%,2020年成長至3.93%,女性終身未婚比例2010年是0.37%,2020年是0.98%。

若問人們為何不結婚,要先問人們為何結婚?究其實,不過是愛情、傳宗接代、輿論壓力、渴望陪伴以及經濟原因等幾項最根本的需求,讓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後繼進入婚姻;但這些「支柱」正因為科技與社會的發展而一個個動搖。

支柱一:為了愛情而走入婚姻?

大陸作家錢鍾書早在《圍城》裡說過一句名言: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婚姻和愛情歷來都是兩碼事,並被認為彼此不相容;甚至在許多文化中,愛情被視為是婚姻令人滿意的「結果」,而不是結婚的「理由」。

太多例子顯示,愛情以婚姻的方式走入現實的柴米油鹽,常常難以為繼,「一地雞毛」。根據司法大數據分析的離婚原因,竟有34%是因為生活瑣事、30%是因為分居。

另一個理由較少被探討。多元性別、同性戀等不再是禁忌,如今人們開始接受「愛情不止發生在男女之間」,2014年大陸兩會提案同性戀婚姻合法化,開始關注邊緣群體的權益,但目前大陸仍只接受異性婚姻,「彩虹」仍未照進現實。這也是人們不見得少談戀愛,但進入婚姻制度的人數愈來愈少的原因之一。

大陸近年也開始討論同性婚姻,圖為山東媒體討論日本同性婚姻。圖/引自青島新聞網

大陸近年也開始討論同性婚姻,圖為山東媒體討論日本同性婚姻。圖/引自青島新聞網

支柱二:為了傳宗接代而走入婚姻?

如果說資訊爆炸時代,「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的愛情觀早已崩潰;那麼,為了傳宗接代而走入婚姻,應該是最實在也最重要的結婚理由了吧?

非也。過去非婚生子女被視為家族恥辱,但時代在變,大陸《民法典》明確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換言之,不一定要結婚才能有小孩。可預見的是,隨著制度性障礙逐步消失,社會對非婚生育、未婚同居等現象的包容性也會不斷增加。

愈來愈多人把生孩子和結婚當作兩件事,分開考慮,尤其是經濟獨立的女性。已有許多國家允許單身女性採用人工生殖技術:2012年,美國率先對女性開放凍卵服務;2014年美國兩大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和臉書宣布將提供冷凍卵子費用作為女性員工的一項福利。雖然大陸對人工生殖技術仍有嚴格限制,但一旦政策開放,就可以解放女性生育焦慮,並有效提升目前的低生育率。

支柱三:為了輿論壓力而走入婚姻?

傳統中國是農業社會,以血緣宗族為基礎,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晚輩的婚育問題是長輩們異常重視的大事。但現代化、都市化的生活之下,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就學就業,原有的血源性和地緣性被打破;地理空間的隔絕,更讓適婚年齡層可以減少面對熟人社會逼婚的壓力,可以說,如今「口水淹不死不結婚的人」。

人們的觀念也開始改變。年輕人從同輩人的經驗、影視劇、短影片、綜藝中發現:不合適的婚姻反而會成為人生的負擔,包括個人自由、家務分配、親戚關係矛盾、出軌、家庭暴力等;因此不論要結婚或單身,要生育或當頂客族,在當代社會都是個人自由,社會輿論對婚姻觀念愈來愈包容,推動婚姻制度朝著更開放的方向發展。

支柱四:為了陪伴需求而走入婚姻?

傳統觀念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夫妻相伴共同承擔責任、分享歡樂與悲傷,是社會生活的主流。但如今,愈來愈多的人選擇獨自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必然追求為了索取陪伴而走入婚姻。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傳統觀念,但如今已不少人改變。圖/引自搜狐網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傳統觀念,但如今已不少人改變。圖/引自搜狐網

許多人探索其他陪伴方式,陪伴的對象不再僅僅局限在兩性之間。陪伴主體甚至可以不必是「人」,也可以是網路上的虛擬伴侶、直播主;不遠的將來,AI和家用的通用機器人也可能走入千家萬戶,陪伴每個單身者。

陪伴的對象正在變得更多元。根據調查,2021年中國大陸有58.4%的單身人群養寵物。寵物不僅為人們帶來生活的樂趣,更能夠成為情感上的寄託。

支柱五:為了經濟目的而走入婚姻?

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生理上的差異逐漸使得勞動變成「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分工無疑發展得相當早。傳統生活中,結婚意味著為家庭增加一名新的勞動力;多一雙手幹活兒,就能為不知道何時到來的饑荒和災害多儲備一份口糧。在這種情況下,結婚是一種「生存策略」。

過去結婚是為了抵禦經濟風險或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如今人們發現,結婚不見得能增加經濟上的安全感,相反地還可能變成了風險的一部分。舉例來說,生養孩子的支出,就可能造成一個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

根據《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0—2018年》資料顯示,養育孩子的成本竟占家庭收入比例接近50%,而其中教育支出又占養育孩子的成本約34%。

為何養孩子的成本這麼高?主要是,在中國大陸,「買房子」不僅是買一個遮風避雨的住處、買一個安全感,它還與教育資源密切相關;若打算生孩子,一定要買對、買好的「學區房」。這使得購屋成為婚姻得以成立的前提,巨大的購屋成本成為婚育成本的一部分,這又反過來炒高了中國大陸的房價。

只是不結婚,但仍選擇共同生活

報告最後指出,其實人們只是不用「結婚」這個儀式來定義彼此關係,但長期來看仍有很多人會選擇共同生活,這個決定仍是嚴肅而莊重的。因此需要的可能不是婚姻「制度」,而是完善的基礎設施,例如:保障未婚生育養育權、持續推廣人工生殖技術、增加學前教育,尤其是托嬰托兒設施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