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升人民幣,大陸央行7日上午宣布降準降息,台灣兩家化工廠駐上海的業務代表胡先生表示,相對於台幣的突然暴漲,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顯得太溫和了,匯率穩定是關乎進出口廠商盈虧的大事,大陸阻升人民幣,維持匯率穩定,才能讓台商放心。
胡先生在大陸業務主要是銷售台灣醫療器材的化工原料,他表示,大陸輸美的醫療器材基本是美商壟斷,川普政府加徵高額關稅,只能由美商自行吸收;至於供應美國食品、成衣、雜貨的沃爾瑪,關稅戰剛開打,還說要壓大陸供應商的價錢,被大陸政府約談後,乖乖自行吸收關稅成本。
胡先生反問台灣央行,台灣外匯儲備高達5千7百多億美元,動用個300、400億美元,就能阻升台幣,為什麼不積極干預?如果繼續放任台幣兌美元繼續升值,6、7月台灣外貿企業就可能出現裁員潮。
大陸取消ECFA對台灣石化產品的關稅優惠後,台灣石化廠就出現虧損,展望未來,若台幣繼續升值,台灣石化產品輸陸將進一步萎縮,石化廠虧損勢必持續擴大,胡先生反問:台灣有什麼化工產品是大陸非買不可的?
在台幣急速升值,而人民幣阻升的情況下,一位前台灣外匯銀行副總經理李先生擔心,大陸產品將擴大對外傾銷,包括對台灣的傾銷;最近,他在淘寶買碳纖維的手提琴弓弦,大陸製的3把只要1千多元台幣,而台灣製的要3千至4千元台幣,德國製的要1到2萬台幣。
李先生說,他到傳統市場買大陸製的「不求人」,鋼材有烤漆,一支才20元台幣,他在想,成本、人工加運費,一支才20元,如果沒有大陸政府補貼及人民幣的刻意貶值,怎麼可能賣這麼低的價錢。
曾經在大陸和越南擔任銀行主管的李先生指出,不久前,他在越南胡志明市看到大陸仿製的勞力士「綠水鬼」錶,一支才台幣2千元,而勞力士正品一支要價在30萬台幣以上,18K金的綠水鬼甚至要價200萬台幣。
「中國為什麼不利用人民幣升值的機會,進行產業升級,反而寧願讓人民幣貶值,繼續製造低價產品向全球傾銷?」李先生反問。
李先生以日元升值為鑑規勸大陸當局,要善用本國貨幣升值的機遇進行產業升級,而非炒作房地產和金融商品,或是繼續生產低端產品,以量取勝。
他指出,1985年,日元在廣場協議後,從260漲到120,再漲破80,日本企業就到全世界買樓,最後還不是被人收回;SONY在日元升值後,不思如何將錄音帶升級到記憶體,反而收購美國影業,這種堅信「內容為王、硬體無用」的偏見,讓蘋果的iPod取代了walkman;日本政府和企業的短見,讓很多日本人一輩子在泡沫經濟中活過來。
李先生指出,島國經濟以國際貿易為主體,但是以中國之大,人口之眾,泱泱大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卻把自己降格如日本,甚至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