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擬透過簽署行政命令《迎來核復興》 加速全美核電廠建設

傳川普擬透過簽署行政命令《迎來核復興》,加速全美核電廠建設。圖/取自News Wire官方《推特》
傳川普擬透過簽署行政命令《迎來核復興》,加速全美核電廠建設。圖/取自News Wire官方《推特》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甫上任,就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指美國電力供應不足以應對AI資料中心等高耗電新需求。雖然川普政策多聚焦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政府官員也支持核能發展。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取得一份草稿文件,指出川普政府正考慮發布多項加速核電廠建設的行政命令,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特別是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的用電。這些被稱為《迎來核復興》(Ushering In a Nuclear Renaissance)的行政命令計畫大幅改革核能監管制度,並動用軍方資源部署新型反應爐,目標到2050年將美國核電總容量從目前的近100吉瓦(gigawatt)增至400吉瓦,一吉瓦足以為近100萬戶家庭供電。

文件顯示,美國在核能發展上已落後中國,87%的全球新安裝核反應爐自2017年以來採用俄羅斯或中國設計。為扭轉劣勢,草案提出「全面修訂」聯邦安全法規,簡化新核電廠建設流程,並由國防部主導訂購反應爐,計畫在軍事基地內安裝。草案還要求核能監管委員會(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在18個月內完成新反應爐設計審批,並重新評估輻射暴露安全限制,稱現行標準過嚴,超出保護人體健康所需。

此外,草案中還建議軍方利用資金優勢資助新一代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並考慮將特定AI資料中心指定為「國防關鍵基礎設施」,允許其由能源部設施內的反應爐供電,繞過NRC審查。另一項命令要求能源部長制定計畫,重建美國濃縮鈾及其他核燃料供應鏈,目前這些燃料多從俄羅斯進口。

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上周三(7日)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目標在本屆政府吸引數百億美元私人資本建設反應爐,並對達成目標「高度自信」。

然而,美國核電建設進展緩慢。自1996年以來,僅3座新反應爐上線,喬治亞州沃格爾(Vogtle)核電廠的2座反應爐耗資350億美元(約台幣1.06兆元),超過預算一倍且延誤7年。為降低成本,十餘家公司正開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但仍無法進入商轉。草案指責NRC審批流程緩慢,阻礙進展,但NRC作為獨立機構,其改革可能引發法律爭議。《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川普近期試圖加強對獨立機構的控制,恐引發法院挑戰。

核能近年獲得美國兩黨支持。民主黨因核電零碳排放,共和黨則強調其增強能源安全。包括Goog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公司因氣候目標,對核能表現濃厚興趣,因其可24小時穩定供電,風能與太陽能無法做到。然而,環境團體仍擔憂放射性廢料與反應爐安全風險。關注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核能安全主任萊曼(Edwin Lyman)警告,白宮壓力可能導致NRC忽視安全問題,特別是新技術的不確定性。

彭博分析,川普的核能計畫與拜登(Joe Biden)政府時期推動的核能擴張一脈相承,但拜登政府能源部的貸款計畫辦公室正面臨裁員,超過半數員工可能離職,恐削弱新反應爐融資能力。路透指出,美國核能產業需重建供應鏈,並降低成本,否則難以實現目標。

專家表示,行政命令能否引發核能熱潮尚不明朗。智庫「第三條路」(Third Way)氣候與能源計畫負責人弗里德(Joshua Freed)強調,需累積大量訂單以降低成本並重建供應鏈。儘管拜登政府的核能推動已有進展,但川普政府的預算削減與人事調整可能影響連續性。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