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4月2日,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對中國大陸實施145%的對等關稅,點燃全球貿易戰火,衝擊市場穩定。此舉導致S&P 500指數兩日內市值蒸發6.6兆美元,創歷史最大單週損失。與此同時,5月5日美元兌新台幣跌至三年低點29.16,兌日圓亦大幅走弱,推動新台幣與日圓升值。台灣與日本股市因出口競爭力受損與不確定性加劇,持續下挫。然而,歷史數據顯示,危機往往為長期投資者創造機會。本文將回顧過去市場動盪經驗,結合數據與案例,探討如何以長期視角與時間分散策略,將當前亂局轉化為財富成長契機。
關稅衝擊與市場短期反應
川普政府於4月初宣布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145%關稅,包含20%既有稅率與125%新增對等關稅,遠高於市場預期。中國大陸隨即於4月11日將對美商品關稅提升至125%,加劇貿易緊張。全球股市因此震盪,日本日經指數單週跌幅創五年新高,台灣加權指數4月9日下跌5.79%。J.P. Morgan估計,關稅可能使美國2025年經濟成長減少0.5%至1%,通膨上升相同幅度。
5月5日,美元兌新台幣跌至29.16,兌日圓觸及六個月低點。《路透社》指出,美元貶值源於外資撤離美國股市,轉向其他發達市場資產。台灣與日本出口企業因貨幣升值面臨利潤壓力,台積電與豐田汽車股價分別下跌約8%與10%。然而,《Guide to the Markets 2025年4-6月期版》顯示,1990年以來VIX指數飆升至35以上的15次波動中,S&P 500當日平均下跌3.6%,但12個月後平均上漲13.7%,表明當前動盪可能為投資者提供低買機會。
長期投資的歷史啟示
歷史上的金融危機顯示,長期投資與時間分散能化解短期波動風險。《Guide to the Markets》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例,世界股市自2007年10月高點崩跌,至2013年12月恢復,耗時6年2個月。然而,若投資者自2007年10月起每月定額投資1萬元,至2013年12月,75萬元投入增至126萬元,實現1.7倍回報;持續至2025年3月,210萬元成長至787萬元,約3.7倍。這表明,即使在最惡劣時機進入市場,長期堅持能轉危機為機遇。
當前關稅戰與2008年危機有相似之處,貿易爭端與貨幣波動均屬系統性風險。但2009年後全球股市年化回報約10%,顯示危機後的復甦潛力。投資者應專注於基本面穩健的資產,如科技與醫療保健類股,這些板塊在過去危機中展現韌性,避免因短期恐慌撤資。
貨幣波動與出口挑戰
5月5日美元兌新台幣與日圓的劇烈波動加劇台灣與日本出口企業壓力。X平台貼文顯示,市場揣測川普可能要求台灣與日本允許貨幣升值以縮減美國貿易赤字。新台幣升至近年高點,日圓亦強勢反彈,導致出口企業利潤承壓。台灣科技股與日本汽車股表現低迷,顯示市場對出口競爭力的擔憂。
然而,貨幣升值也帶來機會。持有美元資產的投資者可從兌換本幣中獲取匯兌收益。此外,亞洲企業可能加速供應鏈多元化,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長期提升競爭力。投資者可關注具全球布局的企業,如台灣的聯發科或日本的索尼,這些公司在多市場經營中更具抗風險能力。
應對策略與未來展望
當前市場環境要求投資者採取靈活策略。首先,維持多元化資產配置,結合股票、債券與黃金等避險資產。金價自4月關稅公告後飆升至每盎司3167美元,顯示其避險吸引力。其次,採取定期定額投資,平滑市場波動成本,特別是在股市低點增持優質資產。最後,保留現金儲備,以便在市場進一步下跌時把握低估機會。
展望未來,關稅戰的長期影響取決於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彭博社》報導,川普5月8日表示可能將對中關稅降至80%,顯示談判餘地。J.P. Morgan預測,全球經濟衰退機率升至60%,但若關稅緩解,市場可能迅速反彈。投資者應密切關注談判動態,保持長期視角,避免被短期波動牽制。
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145%的關稅與5月5日美元兌新台幣、日圓的劇烈波動,為全球市場帶來挑戰,台灣與日本股市因貨幣升值與貿易不確定性承壓。然而,歷史表明,金融衝擊多為短暫,長期投資與時間分散能將危機轉為機遇。投資者應保持冷靜,採取多元化與紀律性策略,在動盪中尋找財富成長的契機。亂局之中,耐心與智慧將是成功的關鍵。
※作者註:本文所提供的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見解,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之前,應自行評估相關風險,並尋求專業意見。作者對於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責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