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連串顛覆全球秩序的政策推動下,英國與歐洲聯盟19日達成自脫歐以來最重大的國防與貿易關係重置協議,象徵雙方試圖擺脫分手後長年的對立僵局。根據協議,英歐將在漁業、貿易、國防、能源以及其他仍在協商中的政策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其中一大關鍵,是英國允許歐盟漁船在未來12年持續進入英國水域,以換取歐盟放寬部分貿易限制,尤其簡化食品與農產品的邊境查驗程序。
綜合路透、英國股撥公司BBC報導,這項協議是自2020年英國正式脫歐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雙邊關係重啟,亦是歷經多年脫歐爭議後的一項關鍵轉捩點。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表示,隨著英國與歐盟完成這項重整協議,現在是時候擺脫圍繞脫歐的「政治爭鬥」。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與改革英國黨(Reform UK)則抨擊此協議形同向歐盟「投降」,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則稱政府已邁出與歐洲重建關係的「積極第一步」。
協議於18日晚間敲定,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歐洲理事會新任主席科斯塔(Antonio Costa)於19日抵達倫敦,出席峰會。
施凱爾在峰會上表示:「是時候向前看了。我們該擺脫那些陳腐的辯論與政治爭鬥,改以常識與務實的方案,為英國人民爭取最大利益。」
在記者會上,馮德萊恩稱此次峰會是「歷史性時刻」,並表示「正是因為施凱爾的領導」才讓此協議得以促成。她說:「我們正在翻開新的一頁,為雙邊關係開啟新篇章。」她並強調,在當前全球局勢動盪之際,這項協議將「為英國與整個歐盟的人民帶來實質改變」。
英國政府表示,此次與最大貿易夥伴歐盟的關係重整,將有助於減少農產品出口的行政障礙,降低食品價格,強化能源安全,並預計在2040年前為英國經濟帶來近90億英鎊(約新台幣3,600億元)的新增產值。相較之下,目前英國經濟總量約為2.6兆英鎊(約新台幣104兆元)。
這是英國本月簽署的第三項重要雙邊協議,繼先前分別與印度與美國達成合作後,再與歐盟完成新一輪關係重啟。儘管此協議短期內難以直接刺激經濟,但預料有助於提振企業信心,吸引亟需的投資資金。
英國政府指出,協議將簡化食品與飲料的進出口流程,減少文書作業與邊境查驗,其中部分動植物產品將完全免於例行性檢查,使貿易更加順暢。作為交換,英國同意延長歐盟漁船在英國水域作業的期限至2038年,比原協議延長12年。
英國改革黨(Reform UK)領袖法拉奇(Nigel Farage)對此強烈抨擊,稱「再給歐洲漁船12年,將是英國漁業的終結」。
此次協議亦涵蓋安全合作,鑑於歐洲各國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背景下面臨加強國防投資的壓力。協議將為英國參與歐盟擬設的1,500億歐元(約新台幣5.2兆元)國防基金鋪路,開放英國軍火商競標歐洲防衛合約。英國政府表示,根據雙方碳排交易機制的連結計劃,英國企業將不受歐盟明年起實施的碳邊境稅影響。英國政府預估,貿易與能源相關協議在2040年前將為英國經濟增加近90億英鎊(約新台幣3,600億元)。
其他協議內容還包括,擬定青年流動計劃、爭取重新加入歐盟資助學生交流與培訓的伊拉斯莫斯(Erasmus)計劃、擴大英國旅客於歐洲機場使用自動護照查驗閘口的範圍等。
此次英歐關係重整,是在多年因脫歐所導致的緊張關係後進行。脫歐曾引發英國政治史上最劇烈的動盪之一。自工黨去年上台以來,全球在川普外交政策與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雙重壓力下,紛紛重新思考其貿易與國防關係。
根據全球線上民調機構YouGov調查,多數英國人如今對脫歐投票感到後悔,傾向與歐盟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工黨政府試圖與歐盟重修舊好之際,主張疑歐的改革英國黨卻在民調中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