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在520週年的演說中,賴清德總統曾強調「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四項原則,展現台灣希望透過理性溝通促進穩定發展的立場。北京方面則重申「反對台獨、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立場,但以「台灣地區領導人」來代替以往的指名道姓,並呼籲兩岸保持和平交流。雙方雖立場雖仍對立,但都在各自的框架內釋放出一定的善意,尋求合理的溝通方式。
賴清德在演說中表達了願意進行「無預設立場的對話」,強調台灣的民主價值並希望透過溝通維持區域和平與穩定。北京方面雖堅持「一中原則」,但也希望兩岸關係能夠以和平方式處理,避免局勢升溫。
但賴的說法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所謂「無預設立場的對話」是要以外交部還是陸委會還是哪個機關來負責?若是外交部,那當然是「無預設立場」,但這可能嗎?否則由陸委會所屬海基會來對話,那就隱含有92共識的預設立場,因而的言論只屬於一種不可能的口惠,只是降低了刺激性。
再者,在經濟與民生合作方面,雖然近年來貿易限制有所增加,但兩岸仍在經貿領域保持一定的合作,北京仍維持特定台灣產品進口,而台灣企業也繼續與中國市場互動。未來若能在經濟上尋求更多的互利共贏模式,將有助於減少敵對情緒。
還有,在人文交流與社會融合方面,雙方皆希望促進民間交流,但目前仍屬於冷凍階段。若是雙方都透過觀光與文化活動間接深化聯繫,而台灣也鼓勵兩岸學術、民間團體持續溝通,以建立更穩固的信任基礎,那將是一個重要的兩岸緩和指標,這些柔性策略將顯示出雙方都有意在非政治領域尋求和解與理解。
而澳門的動向也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目前雙方的辦事處都處於停滯狀態,而澳門是整個大陸唯一一個不需台胞證即可入境的地點,因而有利於一些不能或不願入境大陸的人士可以交流。若澳門能解凍並恢復往來,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機。最後,因2025年也是「抗戰勝利80週年」,若賴清德有所著墨,自然也是進一步連結兩岸關係的友善訊號。
總之,當前兩岸若能在競爭與合作間尋找平衡,將是雙方重要的轉折點。雖然兩岸在政治立場上仍有分歧,但雙方仍在某些層面上保持善意互動,避免局勢過度緊張,尤其是透過務實對話、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來緩和矛盾,將有助於建立更加穩定且可預測的兩岸關係。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