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美中領導人5日通話,各方聚焦兩大強權如何化解經貿問題,對民進黨政府而言則是「倚美抗中」路線的壓力測試。川普2.0,川習首度直接交鋒,習近平直接觸及最敏感的「台灣問題」與「台獨分裂分子」,就是先發制人,美中經貿關係與台灣問題無法切割,要求川普政府斷絕對台獨的支持,勢必對賴清德政府構成強大壓力。
睽違5個月之後,川習終於搭上線,習近平毫不保留告訴川普,「美國應當慎重處理台灣問題,避免少數台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川普回應,美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台灣問題浮上談判桌面,台灣淪為美中交易棋子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川習對話 台灣問題浮上檯面
從競選期間到就任以來,除了對中國的關稅戰外,川普一直沒有提出完整的中國政策,更迴避最敏感的台灣問題,拒絕對台灣安全作出任何承諾。他在美中達成日內瓦協議後突然拋出「和平統一論」;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演說時表示,「優先考慮保衛所有國家、而非我們國家的日子結束了」,相關談話、加上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使台灣焦慮不安。
另一方面,川普政府中的鷹派官員,如國務卿盧比歐與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不斷釋放強烈反中訊號,阻止中共以武力征服台灣,以及主張美國須提升台灣自衛能力,加強威懾能力,綠營人士深受鼓舞,認定美國對台戰略「清晰化」,甚至擴大解讀為,一旦中共對台灣發動攻擊,美軍將會協防。但這與美國學者專家的認知有很大落差,特別是,這些友台、挺台論調並不能代表川普的決策,也缺乏具體行動作為後盾。
川普信奉「交易的藝術」,「台灣牌」毫無疑問是他處理美中關係的策略之一;老謀深算的習近平同樣以川普必須要對台灣問題表態,作爲雙方談判的先決條件。對照川習1月17日、川普就職前3天的通話,當時習近平表示,「台灣問題事關中國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希望美方必須慎重處理」,習近平這次拉高姿態,不但要川普慎重處理台灣問題,更要避免少數台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目標鎖定台獨分子,並警告衝突對抗的風險,情勢顯然更為嚴峻。
根據中美雙方會後公布的資訊,川普以美國將繼續奉行一中政策回應習近平的訴求,川普沒有重申美國關切台海和平穩定,反對中共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軍事行動,以及海峽兩岸和平解決歧見等一貫立場,凸顯雙方抱持務實態度,不希望台灣問題影響美中貿易協議的優先目標,若美國因此對台灣安全的承諾與挺台態度有所鬆動,對台灣將是不利發展。
賴清德政府堅持「倚美抗中」路線,逢美必軟,向川普輸誠、讓步,迄今未能得到美方正面回應。相反的,美中貿易談判加速進行,在川習通話後,中國大陸已向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的稀土供應商發放臨時出口許可證,雙方即將於9日在倫敦舉行第二輪會談,台灣的地位與重要性在川普的整體規劃中遠不如中共,再度驗證了川普的台灣「筆尖論」。
堅持倚美抗中 民進黨捉襟見肘
回歸現實面,多數美國學者專家認為,美國保護台灣並不一定要出兵防衛,可以從提升台灣威懾能力做起,但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已經宣布的39項對外軍售中,沒有一項事關台灣;台灣重要武器完全依賴美國,但對美重大軍事採購運交一再延宕,最近又傳出F-16V交機只有個位數;與此同時,美方要求台灣國防預算提升到國內生產毛額的5%、甚至10%,將嚴重壓縮台灣的經濟及政府運作,暴露出民進黨的國安策略捉襟見肘,已無法因應當前變局。
美國學者也建議,美方應加強與中共的對話,為台海緊張情勢降壓,採取「威懾搭配保證」策略,在希望中方降低對台灣軍事脅迫同時,重申不支持台獨立場,不排除在兩岸人民同意之下完成統一的可能性,使威懾更具可信度與說服力。
習近平在川習通話中表示,要校正中美關係這艘大船的航向,若美中能達成貿易協議將為川習互訪鋪路,美中雙方已經體認對話、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台灣身處美中台關係的最弱一環,賴清德總統卻仍然堅稱,「台灣在中美對抗中,沒有左右逢源的空間」,將個人僵硬不化的逢中必反意識形態,強加於國家利益之上;他自詡為棋手,但只有倚美抗中一招將使台灣的道路愈走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