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史》白話版出爐系列二】完成不可能任務!吳昆財:翻譯〈台灣賦〉「這一句」時曾懷疑人生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圖/寧鳴生攝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圖/寧鳴生攝

《台灣通史.原文+白話文注譯》7日舉辦新書發表會,注譯學者群之一的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對本報表示,《台灣通史》涉及天文、地理、氣候、植物學等,知識量很大,非常難譯。例如書中引述諸羅人王克捷〈台灣賦〉,裡面「鳩候氣而鳴六,雞應時而稱五」這一句讓他當時翻到「懷疑人生」,但完成後也非常有成就感。

異族統治下,堅持漢民族意識

吳昆財在新書發表會上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能參與《台灣通史》的翻譯工作。由於《台灣通史》,百年後台灣人仍能溫故於《台灣通史》;即便再走過百年,世代子孫仍然可知新於《台灣通史》!

吳昆財說,《台灣通史》是方志史學所開創、具通史性質的紀傳體例,更重要的是它在異族統治的當時,仍能堅持漢民族的意識。連橫國學涵養底蘊深厚,對《四書》、《五經》如數家珍;又善於蒐集文獻,對台灣典籍故事信手捻來;加上他效法中國史學大家如司馬遷、劉知幾、司馬光以及章學誠等,從而造就了《台灣通史》。

吳昆財說,《台灣通史》裡的《鄉賢列傳》、《勇士列傳》、《文苑列傳》、《列女列傳》和《孝義列傳》等,講述了台灣人民守護家國與民族,堅持忠孝與禮義廉恥的節操與大義。例如《鄉賢列傳》中新竹籍進士鄭用錫寫〈勸和論〉,規勸移民應放下仇恨,相親相愛,將台灣建設為樂土;《勇士列傳》裡嘉義莊豫聚居山林反抗統治者,是日據時代廖添丁的原型;《文苑列傳》完整收錄嘉義諸羅進士王克捷〈台灣賦〉,頌揚美麗故鄉;《孝義列傳》裡南投縣竹山鎮林文察及林全籌父子報殺父之仇等,連橫評論:「復仇大事,唯有孝子仁人才會做的,而懦夫大多是忍死不敢行動,是為天下無勇之人。」若是反轉面孔來伺奉敵人,以搏取富貴,真是豬狗不如啊!

吳昆財引述連橫之語表示「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也屬於福建與廣東人」。歷史是民族的精神,也是人群的反省。在台南市善化慶安宮、北極殿,以及台東市天后宮右護室,祂們已羽化為神,永遠被台灣人奉祠,成為連橫筆下「毗舍耶」的守護神。

吳昆財說,〈台灣通史‧自序〉是過去幾個世代中學生,包括他自己,必讀的國文教科書選文,如今他有機緣參與譯注工作,在新書發表會上演說,還有幸坐在前總統連戰身邊,是人生中的驚喜。「我從沒想過一個來自雲林北港的農村子弟,有朝一日,名字可以列在《台灣通史》一書中;太史公說:青蠅之士附驥尾而上,我又何敢讓焉!」《台灣通史》已經成為台灣人民必讀的百科全書,至今領航百年台灣史,更深盼這部經典「不廢江河萬古流」,傳承於下一個世紀的台灣,依舊萬古常青。

為求正確注譯,四處求解

至於注譯時遇到哪些難題?吳昆財對梅花新聞表示,《台灣通史》用的是很典雅的古文,也完整收入有名的王克捷〈台灣賦〉,該文典故很多,但裡面「鳩候氣而鳴六,雞應時而稱五」這一句,讓他印象最深刻。

鳩指的是布穀鳥,但「五」、「六」指甚麼?他查了許多典籍、問遍學者專家,都沒有得到答案,「當時這句我翻了好幾天,翻到懷疑人生,想說自己中文有這麼差嗎?甚至想說是不是不要翻了,很想撞牆。」後來他靈機一動,想說是否跟節氣有關,對應後發現布穀鳥鳴叫時就是一年中第「六」節氣的穀雨;至於「五」指的是五更,因此譯為「公雞啼叫時是一天裡的五更天的黎明」。

另外同樣出自〈台灣賦〉,有一句「其山則祖龍省會,五虎門東,沿江入海,徑渡關潼,突起雞嶼」,何謂「祖龍省會」?推敲許久,原來指的是台灣山脈祖源來自福建省會,五虎門的東邊,沿著閩江進入海洋,直接渡過關潼山,到了台灣北部再突起為大雞籠山。

還有講到台灣糖業時,有些製糖工具用字極冷僻,連《康熙字典》都找不到,還跑去問台糖博物館。

吳昆財說,很榮幸有這段翻譯經歷,過程雖辛苦,但完成後很有成就感,也長了很多知識。像王克捷〈台灣賦〉過去從未有人從頭到尾翻完,以後的人很可能就要靠他的翻譯去理解原文。他也更認識到,台灣文化就是中華文化、是東亞文明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去中國化。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