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21年12月1日在台灣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辦的線上論壇中,發表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換言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言論。此說法強化了「日台友好」的氛圍,卻也引起國際廣泛關注。
美國國防部資助、專為美國軍人及其家屬服務的《星條旗報》(Stars and Stripes)周二(1日)引述一位外交政策專家說法,指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東京當局不太可能提供直接軍事支持,而是專注於保衛附近的離島。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研究教授米德福(Paul Midford)表示,若中國對台灣發動侵略,日本不太可能直接提供軍事支援,而會將重點放在保護附近的離島,特別是與中國存在爭議的尖閣諸島(即釣魚台,中國稱釣魚島)。尖閣諸島位於台灣東部、沖繩西部,是一組無人居住的島嶼,總面積約6.2平方公里,由日本實際控制,但中國和台灣均聲稱擁有主權。
米德福在橫須賀亞太研究理事會(YCAPS)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若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日本預計會優先確保尖閣諸島的防禦,而非直接參與台灣的防衛。米德福強調,日本國內對直接軍事支援台灣的討論非常有限,且缺乏公開承諾。他指出,自2021年起,日本政界開始公開討論台灣對日本安全的重要性,但從未明確表示日本會直接防衛台灣。根據《朝日新聞》2023年5月的一項民調,近2000名受訪者中僅11%支持日本直接軍事介入台灣,而56%贊成僅為美軍提供有限的「後方支援」。
國際媒體對此議題的反應分歧。《日本時報》報導了米德福的觀點,強調日本的戰略重點在於本土防禦與離島保護,而非直接捲入台海衝突。彭博則認為,日本在美日同盟框架下可能提供後勤支援,但直接參戰的可能性低。中國媒體《環球時報》則批評日本對尖閣諸島的立場,認為其增強軍事部署可能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中國對台政策與台海緊張局勢中國視台灣為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多次表示不排除以武力實現「統一」。近年來,中國頻繁派遣戰機與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並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模擬對台侵略。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於2024年3月向國會表示,中國軍方可能在2027年前具備入侵台灣的能力。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也在2024年3月19日的電台訪問中重申,美國一貫反對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灣現狀。
米德福表示,戰爭結果難以預測,但日本目前並未準備直接防衛台灣。若中國攻擊駐日美軍基地,日本可能會進行有限的反擊以「重建威懾」,並專注於保護尖閣諸島等領土。他特別提到日本兩棲快速部署旅第3團以及日本海岸警衛隊在該地區的部署,顯示日本的戰略重心在於保護其離島與重要航道。尖閣諸島靠近關鍵航線,周邊有豐富漁場,且可能蘊藏石油與天然氣等資源,具有重要戰略價值。
米德福的分析顯示,日本在台海衝突中的角色更可能限於間接支援與本土防禦,而非直接軍事介入。隨著台海局勢持續緊張,國際社會密切關注日本、美國及中國的動態,呼籲各方保持克制以避免衝突升級。